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髋臼旋转截骨术19例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髋臼旋转截骨术19例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10-30浏览次数:23679

  作者:韩秀慧1,安林芝2   作者单位:1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454000;2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454000

  【摘要】目的 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解除关节疼痛,促进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延缓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发展。方法 对患者行髋臼旋转截骨术,通过不同时期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及康复训练,已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 本组19例,经随访,优9例9髋,良7例8髋,差3例4髋,临床疗效优良率76%。结论 髋臼旋转截骨术对合并早期或进行性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术后不同时期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旋转截骨术,康复与护理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髋部的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是髋关节继发骨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女性多见。髋臼旋转截骨术是近些年来开展较多的术式,其疗效优于传统术式,能够改善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较好地解决髋臼应力过高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的缓解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我院骨科自2005年4月—2009年6月共行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19例,效果较好,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15例,年龄32—44(平均36.7)岁。共行19例21髋。患者均有类似病史,无特殊诱因而产生行走后髋部疲劳、酸痛,继而髋痛逐渐加重、有些病人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跛行、双侧者行走摇摆、步行距离逐渐缩短,部分重症患者需持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术前X线测量:Sharp角 47°—58°(正常39°—42°[1]);AC角52°—57°(正常40°—50°[1]);CE角9°—14°(正常20°—25° [1]);髋臼指数均大于30°。其中12髋合并Shenton′s线中断呈半脱位。
  1.2.术前护理

  1.2.1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教授患者减轻痛苦和不适的方法,更好地降低心理应激程度。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属的支持程度,大程度减轻患者心理压力[2]。对病人的心情给以关心理解和安慰,并介绍同种病例成功的经验,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充分调动患者主动配合和自觉训练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目标。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更多患者的需要,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而是更多的心理、情感上的支持,这也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3]。
  1.2.2术前准备:

  (1)术前指导患者床上练习仰卧大小便,指导进行卧床训练,以便术后能配合进行正确的训炼。(2)术前备皮按髋部手术范围,不可划破皮肤,特别强调术前连续三日洗澡,清除术区的污垢,更换清洁衣裤。(3)术前备血2000ml;术前12小时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4)准备多功能牵引床,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并准备2个小枕垫。(5)术前患侧臀部禁止进行肌肉注射,预防感染。
  1.3.术后护理:

  1.3.1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24小时内观察病人意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每2小时一次。(2)体位:取平卧位患肢外展20-30°保持中立位,在腘窝处垫一小枕,使膝关节屈曲5-10°,小腿下1/3处放置一小枕,将足跟悬空,防止足跟处发生压疮。(3)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渗血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更换敷料。(4)疼痛的观察处理:疼痛时给予强痛定 100mg肌肉注射,或术后应用镇痛泵2-3天拔除,但要注意观察镇痛泵的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等,对老年病人还需密切注意对呼吸的抑制,根据病人的反应随时调整镇痛泵的用量。(5)患肢观察:注意观察肢体肿胀程度、肤色、皮温、浅静脉充盈情况,并和健侧对比,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警惕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尽早处理。
  1.3.2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本组病人术后均放置硅胶引流管,或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防止引流管成角受压或引流管扭曲、脱落以及负压吸引装置漏气而未达到引流的目的。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若引流量≥400ml/d,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术后一般维持引流管24-72小时,每天更换负压吸引器,若24小时引流量≤50ml,可考虑拔管。本组病例均手术后48小时拔管。
  1.4.康复训炼:

  1.4.1 踝关节屈曲与背伸活动:主要是大限度屈伸患肢踝关节,带动小腿肌肉运动,避免关节僵硬,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天开始进行,每个动作重复20次∕ 组,各保持10秒,5-6组/天。1周后可加大练习强度,每个动作重复50次∕组,各保持10秒,4-5组/天。
  1.4.2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4]: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首先指导病人进行健侧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方法是护士立于病人的健侧,将右手置于健侧肢体的腘窝处,左手置于膝关节上,手心相对,嘱病人膝关节伸直,健肢下压,护理人员的左手则会明显感到髌骨上下滑动一次。如此反复进行下压-放松动作,股四头肌能得到较好的等长收缩锻炼。当病人掌握要领后,再指导病人进行患侧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每个动作重复20-30次∕组,逐渐递增40-50次∕组,5-6组/天。
  1.4.3臀中肌运动:术后第二周开始在悬吊装置保护下进行外展、内收功能练习,术后强调拍X线片,截骨线模糊后,进行屈髋、屈膝活动的锻炼,病人平卧,收缩臀肌保持10秒再放松,重复30次∕组,4-5组/天。术后5周扶助患者坐起,将患肢先垂于床下再将健肢垂下,进行双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6周,指导患者扶双拐下地活动,患肢免负重锻炼,指导患者从免负重—部分负重 —负重锻炼,患者出院时要嘱回家后继续坚持锻炼,尤其着重于臀中肌锻炼。
  1.4.4关节运动:术后第二周,利用悬吊装置,使患肢在减少重力条件下进行外展、内收、屈髋、屈膝功能练习,增加髋关节周围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同时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
  2.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4年。全部截骨均在3个月以内愈合。其中优者9例 9髋(髋部疼痛症状消失,可长距离行走,无跛行,髋关节活动度正常);良7例8髋(长距离行走时髋部轻度疼痛,跛行不明显,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差3 例4髋(仍有明显跛行,行走时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临床疗效优良率84%,术后X线片测量,CE角平均增加12.2°,AC角减少 11.6°,Sharp角减少9.5°,多数指标获得明显矫正。
  3.护理体会

  髋臼发育不良是指髋臼浅,倾斜角大,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全的包容不良,有部分人合并有Shenton′s线中断的半脱位。髋关节长期的、周而复始的在关系不正常的条件下负重,会早期诱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出现疼痛、跛行及关节活动障碍。髋臼旋转截骨术以不破坏关节囊,损伤小,髋臼中心内移而减少股骨头所受的剪力,髋臼中心向尾侧移位而有助于恢复双下肢等长,同时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为特点,丛解剖构造上矫正了髋臼发育不良,消除了髋关节负重软骨变性的因素。治疗的目的是矫正髋臼或股骨近端的畸形,加大髋关节的承重面积,重建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原则上治疗越早,效果越好。随访证明该术式对于解除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和步行能力,延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具有良好效果。髋臼旋转截骨术是一种关节重建术,术后效果的好坏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炼至关重要。切口放置硅胶引流管,对减轻术后创伤反应,避免切口积液、感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术后有计划的康复训炼,特别是要正确掌握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臀中肌功能的锻炼,能有效地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及改善跛行步态。本组19例均能掌握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不仅术后髋关节功能好,而且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功能锻炼时,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循序渐进,注意使患者不感到疲劳,患处无痛疼为原则。注意避免过分的和不适当的髋关节活动,造成截骨面微动,而影响截骨面愈合。
  【参考文献】
  [1]周利武,赵建宁.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3):270.

  [2]郭静,王玲玲.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80.

  [3]刘胜霞,张鑫,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156.

  [4]孙涛,李云.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法[J]. 护理学杂志,2000.15(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