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专业分析】医疗服务全面放开迎来好时机

【专业分析】医疗服务全面放开迎来好时机

文章来源:财新网发布日期:2014-05-23浏览次数:18216

        医疗服务市场迎来“非禁即入”的高层表态后,投资者浪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据卫计委公布的信息,非公立医疗机构(俗称“民营医院、私立医院等”)在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缓慢,规模偏小,服务数量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比重较低,仅为10%左右,发展潜力巨大。
  但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模式,使公立医院更加聚集形成规模效应。
  今年年初,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The EIU (经济学人智库)2014年中国论坛”上,作为经济学人智库的经济学家兼新加坡医疗咨询公司Clearstate大中华区业务的总监Chee Hew接受记者专访,分析中国医疗服务投资热点和药品行业趋势。
  Chee Hew已有超过13年在商业策略咨询方面的经验,其中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经历超过8年,在加入Clearstate之前,Chee是IBM全球商业服务部中国区的药物市场战略与变化部门的经理,并曾就职于多伦多的普华永道咨询实践基地,主要服务于制药企业。
  私立医院投资热潮波及偏远地区

  记者: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让私立医院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你如何评价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投资机会?
  Chee Hew:现在医疗保险覆盖面已经很广了,公共卫生投入也很多,基层卫生条件也有显着改善,重点和主要难点在公立医院,现在“非禁即入”的政策已经大程度地开放化了,这对私立医院而言是一个机会,私立医院从数量上超过公立医院,但大多数规模都很小,与公立医院相比只是少数,但对于医药公司和投资者而言都是很好的投资机会,为现在有集团也有连锁,我们希望从各个领域进入。
  记者:作为一个被机构、上市公司普遍看好的行业,私立医院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你如何看待这一热潮?未来会有什么趋势?

  Chee Hew:私立医院应该挺有潜力的,很多具体政策还不清楚,但整体方向是很明确的。投资公司非常看好这个领域,主要集中在专科性的私立医院,比如肿瘤、眼科和妇产。
  私立医院投资热点不局限于大城市,反而是比较小的地方。北京、上海的公立医院比较强,投资方更愿意选择比较偏远的地方,甚至是在县里,投资县里好的医院。包括公立医院入股,公立改私立,专科等。
  记者:在政策有利且市场需求较大的背景下,私立医院能否快速发展呢?你认为投资私立医院大的障碍是什么?

  Chee Hew:好医生都走不出来,都在公立医院,这对私立医院而言发展很受局限。另外一个局限就是绝大多数私立医院没有覆盖在医保范围之内,病患数量少,私立医院难以成长。   记者:海外投资医疗领域是否有变化?热点是什么?

  Chee Hew:养老院和医院,尤其是中高端的养老院。据我所知,很多投资方都在找,他们会有一些标准,比如规模、营业额、风险之类的,尤其是药企,竞争很激烈。养老热潮现在说的有点早,但是有些项目也在启动中,有些是在北京,有些是在乡下,很多模式,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模式。
  “医疗联合体”发挥作用需信息共享

  记者:近年来,多地公立医院尝试“医疗联合体”模式,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双向转诊。你如何看待“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的异同?

  Chee Hew:集团化是一种趋势,在美国医疗市场,大的美国私有医院公司负责管理162家医院。有一些是一个总公司分了好几个子公司,还有比较分散的,每个医院还是单独运营,可能采购是联合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中国慢慢已经开始有一些集团了,只不过都比较小,主要是三级医院和二级、一级垂直联合,小病去小医院,大病再去大医院,一是对患者来讲降低成本,不用跑来跑去,而且有些信息可以选,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目的,每个医院集团的模式不同,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模式存在的。
  记者:北京“医药联合体”试点引发争议,有观点认为,“医药联合体”有利于建成分级诊疗制度,有观点认为,“医疗联合体”会加剧医疗市场资源集中和垄断,您怎么看?

  Chee Hew:现在像朝阳医院和附近小医院联合这种形式,真正有好处还是要等信息资源可以共享的时候。比如,在小医院做了检测,到了大医院就不用再检测,这样可以降低费用,对大家都有好处,现在还是比较松散。
  我看到汶川有很好的案例,小医院可以先诊断一些病情,诊断出来真的需要开刀了就送到大医院,甚至医生的培训,小地方的医生到大医院去培训完再回来,除了病人受益之外,也提高了医生的治疗水平。
  中国患者选择医生和药品更相信口碑

  记者:为了形成规模优势,降低药企,中国采用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你怎么看这一模式的利与弊?
  Chee Hew:这对基层比较有好处,在很多地方就近拿药价格会比较低,但是招标制度我感觉还是很有弹性的,针对不同品种有差别,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定患者肯定能拿到他们需要的药。
  很多问题不只是在中国本身,在英国、加拿大等地,只要是完全政府付费,都有压力要降低成本的,全世界都这样,只不过点和方向不一样。对比其他国家,中国有些药价格比较偏高,比如癌症的,普通药比较便宜。
  记者:近两年,药企托管公立医院药房成为潮流,有观点认为,这有利于实现公立医院医药分开,也有观点认为,这会造成品牌垄断,你怎么看?

  Chee Hew:在国外,很多医院的服务是被外包出去的,医院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医疗服务,这是一个理念,比如,医院的床单要洗,可以外包给清洗的公司,但在中国,医院都是自己洗的。
  中国比较习惯于全部自己做,外包的概念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医院基本具备所有功能,我认为,放开药房,未必是坏事,但在国外,药房一般都外包给专门负责药品销售管理的公司,直接外包给药企的不常见。
  记者:在中国,消费者不是药企的客户,医院才是药企的客户,因为医生完全决定了消费者买什么药,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Chee Hew:其实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很明显的趋势。比如,很多患者会上网自己找医生,尤其是重大疾病,患者会查哪个是好医生,用什么药,价钱是多少,现在消费者健康意识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药企也在想怎么跟患者直接沟通,一开始可能就是告知有什么副作用,慢慢地就想要有个平台,定期地进行沟通,一方面让患者记得品牌,更重要的是药企开始学习了解病人,了解消费习惯和用药习惯,这些对公司都很重要,可能以前没有这么重视,现在是一个策略的变化。
  记者:中国在选择医生还有药品方面有什么特殊性吗?
  Chee Hew:中国有个特殊国情,公众不太信任官方网站,他们更信任身边朋友。官网做得再漂亮也用处不大,可信度才是重要的,更信任口碑。
有些医生他们的博客也是很多人看的,很有影响力,我们以前可能会去找医院的医生,现在和以后,我们可能更愿意去找博客医生、微博医生,如果有很多粉丝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