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4-08-18浏览次数:16388

     颈动脉硬化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全身大血管硬化的早期评价指标,能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而血糖波动作为评价T2DIVI患者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独立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r21c)之外影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贡要危险因素’其与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自我血糖监测(W1BG)来评估血脂正常的r2Dnr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血糖波动在该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观察SMBG评估而糖波动的可行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polo年2月一2o11年la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20}例)纳人标准:①符合1999年}'H()关于T2DM诊断标准;②均接受胰岛素治疗,近3个月血糖控制良好,即FBG<7.0mmol/L,HbAlc<7.0%,且近半年未调整降糖方案;③血脂谱:总胆固醇('rC),5.2mmol/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一C),3.ImmoL/L,高密度脂蛋自胆固醇(HDl一C)1‘0mmoL/L.血浆三酸甘油.排除标准:①近la内有酮症或其他应激情况;②有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病变;③除阿司匹林外合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④近3个月曾使用或正在使用调脂药;③伴有高血压病;⑥酗酒、吸烟者。205例人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68例)、内膜增厚组(70例)和斑块组(67例)。   

  1.2方法
  1.2.1观察指标所有人选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取受检者隔夜禁食106后静脉血,测定患者FBG,HbA1c,'TC:,TG,HDL一C和L.DL一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血糖和血脂谱采用日本HITACHI760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HhAlc测定采用亲和色谱法.
  1.2.2SMBG人组患者均使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进行S}-IBG每周测一日8次毛细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h,22;00和3;00)〔每周电话随访1次。每4周取1次血糖仪FB值与生化仪FBG值对照,差值均在士10%的范围内观察12周后,收集SMBG数据。计算高血糖低血糖差值(oMMBG)和全天平均餐后高血糖(MPMG)作为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   1.2.3颈动脉超声检查人组患者采用美国HDI5000SonoCT型彩色超声诊断仪,5一12MHz高频探头,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分别测定颈总动脉起始部1cm处、颈总动脉分叉前1cm处、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外动脉起始部1c;m处的血管后壁,并以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平均值作为评价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颈动脉内膜正常:血管内膜面光滑,1M'T<O.8mm:内膜增厚:0.9mm,IMT<1.3mm;斑块:突出于内膜表面或IMT>1.3mm.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各指标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分析3组间年龄、性别比、病程,BMI}FBG,HbAIc,TC,TG,HDL一C,LDL一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j均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SMBG血糖监测结果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MMB(>和MPM)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P均   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不良作用主要以慢性持续高血糖和血糖波动2种方式体现,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以及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一与心脑血管硬化密切相关!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颈动脉IMT的增加早于粥样斑块出现,同时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分辨率高、测量准确、重复性好、无痛苦和检出率高等优点,因此把颈动脉IMf作为观察血糖波动对颈动脉硬化影响的主要指标。   

  

 

  SMBG是糖尿病患者优化管理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简便易行的SMBG评估血脂正常的T2DM患者的血糖发现:反映血糖波动的△MNIBG和MPMG在斑块组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同时该2组的△MMBG和MPMG又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提示血糖波动与T2DM颈动脉硬化相关。同时还发现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MMBG和MPMG呈正相关,而内膜正常组无类似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相关性这与申虎威等的研究结果相似。血糖波动对血管的损伤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一方面血糖波动通过瞬时短暂的葡萄糖高峰与血糖大幅度波动引起动脉壁急性损伤,或通过不同代谢途径产生的活性氧诱导细胞内氧化应激发生,通过启动和调节一些炎性因子如化学趋化因子、金属蛋白酶、私附分子等的基因转录,介导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血管收缩、白细胞勃附、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升高HbAlc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慢性作用,参与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虽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为评估血糖波动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手段,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需多次输人指尖血糖作为比对值,并受指测血糖值准确性的影响,操作相对较为复杂,不能即时显示血糖;另外所测血糖范围有限(2.222.2mmol/L),监测时间短,费用昂贵,无法全面了解较长一段时间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在评估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时,本研究采用每周测一日的全天8次的毛细血糖谱法能比较全面了解患者全天血糖控制情况,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糖的漂移幅度,说明应用SMBG也可有效评估血糖波动,这与施亚雄等、周健等La,研究结果相似。   

血脂正常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有关。SMBG检测方便,方法简单,容易普及,只要合理应用,保证每周至少一日全天7一8次毛细血糖检测,就能获取必要的血糖数据,了解血糖波动的情况,制定更合理的降糖方案,实现“精细降糖,平稳达标”的降糖要求,延缓甚至阻断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Monnier L,Colette C. Glycemic variability:should we and can we prevent it[J].Diabetes Care,2008,(Suppl2):S150-S154.
  Del Prato S. In serch of normoglycemia in diabetes:controlling postprandial gluco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and Related me[x]tabolic Disorders,2002,(Suppl 3):S9-S17.
  Hirsch IB. Glycemic variability:it's not just about Alc anymore[J].Diabetes Technology and Therapeutics,2005,(05):780-783.
  Casella IB,Sotelo FJ,Yamazaki Y. Comparison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between Brazilian Euro-descendants and Afro-descenda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risk factors[J].Clinics (S?o Paulo, Brazil),2009,(07):657-664.
  申虎威,李燕,邢莉.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07):1311-1315.doi:10.3969/j.issn.1000-4718.2010.07.013.
  Ghanim H,Aljada A,Hofmeyer D.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obese are in a proinflammatory state[J].Circulation,2004,(12):1564-1571.
  施亚雄,周竞雄,李永加.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格列齐特缓释片减少血糖波动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02):145-146.doi:10.3321/j.issn:1000-6699.2008.02.009.
  周健,喻明,马晓静. 2型糖尿病全天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漂移幅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10):763-766.doi:10.3969/j.issn.1005-2194.200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