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0-09-21浏览次数:64678

                                                    作者:乐俊, 吴辉

 

【关键词】  枫蓼肠胃康胶囊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1]。大致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临床上十分常见,此病虽然呈良性经过,但由于发病率高,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
   
  枫蓼肠胃康胶囊是一种新型中药胶囊制剂,主要成分牛耳枫和辣蓼,临床上可迅速缓解腹胀、腹痛和腹泻,起效快。200508~200610,笔者应用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常用药物丽珠肠乐胶囊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经详细检查和询问病史,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疾病,以罗马标准Ⅱ为诊断标准[2],符合以下条件者入选:
   
  在过去的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时间(不必连续)出现腹部不适或疼痛症状,且这些症状具有以下3种特征中的两种:症状可因排便而缓和(或)症状的发生与排便次数改变有关和(或)症状的发生与大便性状改变有关。支持IBS的症状为:① 每周排便<3次;②每日排便>3次;③ 硬或干结的大便;④ 稀溏或水样便;⑤排便有紧逼感;⑥便急(需急着如厕);⑦排便不尽感;⑧ 排黏液便(仍有大便实质);⑨腹部饱胀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②④或⑥项的一项或以上和没有①③或⑤项。
   
  诊断明确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枫蓼肠胃康胶囊,对照组应用丽珠肠乐胶囊。治疗组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龄25~65岁(中位年龄40岁);对照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4~67岁(中位年龄4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枫蓼肠胃康胶囊2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予丽珠肠乐胶囊2粒/次,2次/d,口服。所有病例均给予心理疏导及饮食调整,1个月为1个疗程,2个月后评估疗效。
 
  1.3  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冶愈好转标准》拟定:全部症状消失,肠道功能正常,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为显效;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粪便性状接近正常为有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或停药后时有复发,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均视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9%。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包括精神因素[3]、遗传因素、感染因素[4]、饮食因素、神经和内分泌因素[5],除上述因素之外,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改变,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各种因素终导致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紊乱,以及肠道动力学改变而发生本病[6]。

  在治疗上,除了必要的心理疏导和饮食调整外,减轻肠道炎症感染和调整内分泌紊乱是重要治疗手段。枫蓼肠胃康胶囊选用牛耳枫与辣蓼配伍而成。牛耳枫味苦涩、性平,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辣蓼味辛酸、性温,功能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止痛。两者配伍寒温并用,以调和阴阳,苦辛并进,以顺其升降,使胃肠得和,升降复常,消除临床症状,恢复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双重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都具有药物剂量小、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其中枫蓼肠胃康胶囊疗效较突出,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Rabkin J G, Struening EL. Life events stress, andillness[J]. Saence, 1976,194:1013.

  [2] Vingerboets AJ. Marcelissen FH. Stress research:its persent status and issues for future deve lopments. Soc Sci Med,1988,26:279.

  [3] 王伟岸,潘国宗,钱家鸣. 精神因素对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内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08.

  [4] 王利华,方秀才,潘国忠. 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症[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90.

  [5] 陈建和,Word JD. 肠神经系统在胃肠动力紊乱的病理形成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1997,17(S1):8.

  [6] 王伟岸,潘国宗,钱家鸣. 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