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浅谈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

浅谈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0-11-29浏览次数:61010

作者:杨显红,梁丽宏,李佳梅,赵芳,黄玮琳

【关键词】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住院病人的平均输液率为73.35%[1]。静脉输液给药可保证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可以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给药状态,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实践的风险,认识和防范输液实践存在的风险,解决输液存在的问题,对于降低输液相关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1 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1.1 错误输注药物 护士的执业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查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医嘱书写错误而未及时澄清;输液卡上所签姓名、时间不规范;随意更换药物的输注顺序;未按输注药物的半衰期及药物作用机理调整滴数;临床上遇到有些患者同名不同姓,护士呼叫患者时,患者听不清楚就答应了,护士未认真核对,导致输错液体。

  1.2 输液中巡视不够 发生渗漏、药物不良反应、心衰、空气栓塞等意外时处理不及时。

  1.3 静脉穿刺技术不足 反复静脉穿刺使血管内膜受损,进针及拔针方法错误导致血液漏出血管,甚至破坏局部血管,影响输液安全,同时增加患者痛苦,引起护患纠纷。

  1.4 操作流程不严谨 无菌观念不到位,药液污染,引起输液反应。

  1.4.1 微粒污染 开启安瓿前不消毒安瓿颈部,产生玻璃碎屑;加药针头不锐或瓶盖质量差,反复穿刺瓶塞,易产生橡胶碎屑污染药液。

  1.4.2 注射器污染 吸药方法不对,污染注射器活塞,违反一人一针一用一更换原则,反复使用同一针头抽药。有关研究证实,未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与使用过1~3次后注射针头比较,流经针头后液体内所含微粒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配药后的注射器放置到下一种液体时继续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储存期愈长,污染率愈高。

  1.4.3 静脉穿刺时污染 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工作服、不洁毛巾擦手,均可造成污染。碘酊、乙醇等消毒剂不合格以及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性等都可能使液体被细菌污染,从而诱发输液反应[3]。

  1.4.4 环境空气污染 夏季气温炎热,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起输液反应已成为共识。治疗室环境状态和空气污染程度对药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在细菌超标的环境下配药及输液,将大大增加了污染机会,且放置时间越长,污染机会越大。

  2 防范

  2.1 提高安全意识,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执行时间准确到位为患者输液时应正确指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完成。用药顺序按医嘱科学合理,切忌因暂时无药而随意更换输液顺序。输液卡签字工整、规范,使用国际24h制,不可随意涂改。输液时间长短要与输液换算时间相吻合。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前核对病人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进行查对[4]。

2.2 加强巡视 防止发生意外。

  2.3 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 掌握过硬的穿刺本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和减轻病人痛苦。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净化操作环境,规范输液流程 操作者应按要求穿戴工作服、帽,流动水洗手。操作时避免扫床和减少人员流动,同时护士应做到为前位患者静脉穿刺完毕,立即用消毒液洗手后方能为第二位患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操作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止血带)”。严禁使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并在开启安瓿前,以75%的酒精擦拭瓶颈部,减少微粒。规范握持注射器的方法,1种药物配制需使用1套注射器,避免反复多次使用抽药针头,避免微粒数量增多。操作中将“三查七对”贯穿于取药、配药、注射、巡视、更换输液瓶的始终,确保输液安全。总之,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要有风险意识,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做到勤巡视、勤观察,认真监测输液中的微观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隐患[5]。

参考文献
   1 钟华荪.静脉输液
治疗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

  2 赵霜,王华生.溶药用注射器针头及药液瓶橡胶塞微粒污染影响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2.

  3 顾春英,薛广波.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研究进展.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4):252.

  4 闫湛冈,孔杰,程化英,等.呼唤应答法减少护理查对工作中差错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83.

  5 梁榕,杨燕宁,蒋巧兰. 风险管理理论在高风险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4,19(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