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及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及预防

文章来源:作者:林风辉, 吴红, 石松菁, 俞兆希, 林兴盛发布日期:2011-01-14浏览次数:58726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留置; 交叉感染; 细菌; 真菌

  近20 年来,由于引进了各种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ns,CVC),保证了导管的通畅性及使用寿命,使长期的中心静脉通路变得安全、可靠[1],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然而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是令临床医师感到棘手的严重并发症。笔者对2007年1月-2008年3月进行导管培养的152例CRI进行分析,探讨CRI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2例中,男性72例,女性80例,年龄(54.32±16.63)岁(35~92岁);普通病房62例、重症病房90例。基础病中,糖尿病47例、恶性肿瘤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肺部感染32例、心肺复苏后4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脑血管意外26例、重症胰腺炎5例、尿毒症5例、腹部大手术31例、胸部手术17例、心脏手术33例;颈内静脉置管5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80例、股静脉置管15例;导管留置时间3~45 d;留置导管期间使用抗生素138例,无使用抗生素14例。

  1.2 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拔除导管,剪取导管末端5 cm置无菌瓶中立即送检。导管末端5 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血平板置35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温箱孵育24 h,观察细菌菌数,若每平板≥15 cfu为阳性,细菌鉴定由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VITEK2型,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完成。

  1.3 结果

  1.3.1 病原菌培养 152例中,31例培养出病原菌(20.39%),其中普通病房10例(16.13%),重症病房21例(23.33%),重症病房导管末端培养病原菌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0.01,表1)。普通病房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常见,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重症病房以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常见,其中念珠菌均对氟康唑敏感。

  1.3.2 置管与培养阳性率 置管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原菌检出率增加(表2)。置管部位:颈内静脉培养出病原菌11例(19.30%),锁骨下静脉培养出病原菌14例(17.50%),股静脉培养出病原菌6例(40.00%)。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阳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股静脉阳性率较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明显增加(P<0.01)。

  表1 152例中央静脉导管病原菌培养结果(略)
 
  Tab 1 The result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al cultivation

  表中数据为n.

  表2 置管时间与导管培养阳性率的关系(略)

  Tab 2 The correlation of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maining time to the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l cultivationt

  表中数据为n(%).

  1.3.3 培养阳性与基础病及抗生素的使用 导管培养阳性中,糖尿病14例(29.78%)、恶性肿瘤10例(28.57%)、肺部感染3例(9.38%)、心肺复苏后1例(25.00%)、脑血管意外4例(15.38%)、重症胰腺炎1例(20.00%)、尿毒症1例(20.00%)、腹部大手术2例(6.45%)、胸部手术1例(5.88%)、心脏手术2例(6.06%)。留置导管期间使用抗生素组导管培养阳性28例(20.29%),无使用抗生素组3例(21.42%),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

  据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导管培养阳性是诊断CRI的一项重要指标[2]。笔者对152例置留CVC的分析发现,重症病房导管培养病原菌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因此重症病房应特别注意CRI的发生。病原菌方面,普通病房以寄生于人体表皮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重症病房以念珠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念珠菌均对氟康唑敏感。在经验性治疗CRI时,对普通病房病人可万古霉素,对重症病房病人应使用氟康唑。在基础病方面,糖尿病、恶性肿瘤发生CRI几率高,因此对上述2种疾病留置CVC应特别注意CRI的发生。

  CRI的危险因素有高龄、营养不良、危重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疾病等内在因素以及医生操作水平、操作环境、入住重症病房时间长、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后护理等外在因素。几项研究表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低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34]。Hampton等对25个前瞻性研究进行综合评估,导管留置时间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导管置入24~48 h便有纤维蛋白鞘包绕周围,微生物可在此繁殖,置管时间越长,微生物的定置率越高,CRI发生率与导管留置时间呈正相关[5]。本分析显示,CRI与置管期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无关。因此为降低CRI的发生率,应作到如下几点:(1)在严格的无菌情况下放置导管,避免皮肤表面的细菌经皮肤隧道侵入。(2)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股静脉置管。(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减少因反复穿刺引起的局部渗血,减少局部感染诱因和细菌侵入机会。(4)置管后定期用肝素液冲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5)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6)缩短重症病房的住院时间。(7)如有条件应使用抗生素导管。(8)加强穿刺部位护理,使用透气的敷料覆盖,保持局部干燥。

【参考文献】
  [1] McKnight S. Nurse′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thrombotic occlusion of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J]. Medsurg Nurs, 2004,13(6):37738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J]. 中华医学杂志, 2001,81(5):314320.

  [3] Tesselar M E,Ouwerke J,Nooy M A,et al. Risk faction for 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in cancer patients[J]. Eur J Cancer, 2004,40(15):22532259.

  [4] Hryszko T,Brzosko S,Maerska M,et al. Risk faction of nontunneled noncuffed hemodialysis catheter malfunction. A prospection study[J]. Nephron Clin Pract, 2004,96(2):c43c47.

  [5] Hampton V, Saiont S, Matthay M A. Risk redu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Am J Med, 1998,105(6):51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