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健康月刊2011年4月刊发布日期:2011-05-16浏览次数:52944

罗琴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04月第30卷第04期临床研究临床研究No.30 Vol.04April   2011CHINA HEALTH MONTHLY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R8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47-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具有气流受限牲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我科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缓解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技能训练使患者得到大限度的恢复,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8例;年龄62-93岁,平均77岁;病程5-33年,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咳痰、胸闷和憋喘;肺功能提示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其中Ⅰ型呼吸衰竭22例,Ⅱ型呼吸衰竭44例。

1.2方法:对66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并在缓解期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吸法及体力训练)。

2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65例患者全部症状缓解,复查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均较前有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提高,其中1例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而死亡。

3康复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尽早康复锻炼,教会患者及家属康复锻炼技术,督促实施并提供有关咨询资料,可在下述呼吸方法中选用一种或熟练后两种交替进行。

3.1腹式呼吸锻炼:由于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膈肌下降,活动减弱,呼吸类型改变,通过呼吸肌锻炼,使浅快呼吸变为深慢有效呼吸,利用腹肌帮助膈肌运动,调整呼吸频率,呼气时间延长,以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变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方法: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秒,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

3.2缩唇呼吸法: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吸气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避免胸内压增加对气道的动态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有助于下一吸气进入更多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方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让气体均匀地自双唇之间逸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每次10分钟,每天3-4次。

3.3体力训练:指导以呼吸体操及医疗体育为主的有氧运动等方法,可增强患者的体力康复,改善心肺功能。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体力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开始运动5-10分钟,每天4-5次,适应后延长至20-30分钟,每天3-4次。其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一般1-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显著改善。

4护理体会

通过对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进行康复锻炼,患者均掌握了其方法,减少了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及延缓病情发展,大限度的发挥了患者现有的肺功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时行康复锻炼非常重要。参考文献

[1]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赵美燕.2009.45-46

 

作者单位: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石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