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5-27浏览次数:28075

作者:段彩荣 作者单位:河南温县第二人民院,温县,454850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56例口服多潘立酮、果胶铋口服胶体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9.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采用中医药治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结合我院接诊治疗的118例CAG患者的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其疗效对比分析中医药治疗CAG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采用中医药治疗的62例为治疗组,其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17~76岁(平均43.5岁);病程5个月~15年,平均6.2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7例,伴幽门螺杆菌(HP)阳性34例,伴异型增生26例,伴肠上皮化生33例。对照组56例,其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1.8岁;病程3.5个月至13年,平均5.4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5例,伴异型增生23例,伴肠上皮化生31例。
  1.2 临床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痞闷或胀满不适,进食后加重,病情反复且与情绪变化有关,常伴有嗳气,纳呆,嘈杂,恶心欲吐,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细等。
  1.3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公识意见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而确诊。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中医药方保胃汤治疗。药方主要成分为:柴胡,乌药各10g,枳壳、炒白术、槟榔、丹参各12g,白芍、太子参、茯苓各15g,甘草6g,山楂15 g,麦芽15g,炒山药15g。气滞甚者加佛手、香橼皮、绿萼梅;血瘀痛重者加延胡索、五灵脂;肝胃郁热泛酸、嘈杂者加 海螵蛸;湿浊中阻者加厚朴、藿香、砂仁;胃气上逆嗳气较甚者加旋覆花、法半夏;胃阴不足者加乌梅、麦冬。煎服法;冷水适量,浸泡20min,置文火煎半小时取药汁200ml,再续煎2遍取汁200ml,兑匀分2次于饭前温服,日服1剂,

  1.4.2 对照组 口服吗丁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30×10mg/盒)10mg,3次/日;猴头菌片(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03332,规格:60×0.26g/瓶)4片,3次/日。
  1.4.3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要求戒烟酒,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停服其他药物。两组1个疗程均为1个月,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好转,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炎症好转,腺体萎缩,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
  2.2 两组治疗结果 见表1,表明均有效果,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的病情发展趋势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模式,由于胃黏膜腺体组织学上表现有化生性萎缩和非化生性萎缩,化生的肠上皮及胃上皮再生过程中发生异常,形成异型增生,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中医对CAG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认为其主要病机特点为气滞、痰凝、血瘀为标, 以脾胃气阴两虚为本[2-7]。叶天士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丹溪心法》云“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明确了痰凝、血瘀、痰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重要病机, 论述了由气到痰到血,终致气痰瘀并见,结为窠囊病理过程。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故治宜益气养胃,疏郁消积,化瘀活络,并辨证施治。谨守病机,拟保胃汤方。
  西医治疗主要从促进胃蠕动,保护和修复胃黏膜等治疗,本病主要是抗Hp治疗后,常用药物为莫沙必利、吗丁林和维酶素以及中成药猴头菌片等,有一定疗效,从对照组看有效率为70%,可见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显著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中医从CAG病机根本着手,经多年临床运用,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养胃。正气得扶,有利于去除邪毒;丹参,芍药活血理气,止痛,气血充盈,血行瘀散,通则不痛。山楂,麦芽消食化积,槟榔降气行滞以除满,柴胡,乌药行气疏肝,解郁,枳实行气消痞,理脾导滞,调理中焦之气。甘草既助参、术、苓,健脾益气和中,又调和诸药之性。
  从治疗组总有效率看为96.77%,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中药治疗CAG具有行气而不伤阴,益气而不温燥,清热而不伤正,活血而不碍胃,标本兼治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李乾构.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朱金宏.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 (2):120.

  [3] 李仲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08,(6):38.

  [4] 毛小华.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31.

  [5] 刘启泉,刘晓明,刘坤,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J].河北中医, 2004(4):24.

  [6] 乔桂凤.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辨识[J].中医药学刊,2005,(3):23.

  [7] 王长洪,董建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