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7-20浏览次数:26864

 作者:曾蕾宇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目的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如能及时纠正可化险为夷。方法 本文观察50例AMI患者,有20例出现低血压。其中12例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8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结果 20例患者中5例死亡,15例存活。结论 患者AMI后低血压病死亡率高,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实施正确有效的抢救护理,才能及时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低血压,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低血压是急性心梗后的常见症状,由于心肌大面积梗塞、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所致,与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性损伤、血管扩张及合并出血等有关,低血压可造成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下降,血流缓慢、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实施正确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争取病情转归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性别与年龄 20例AMI出现低血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7-89岁,其中男47-89岁,平均69岁;女52-81岁,平均71岁。
  1.2 监测血压 予床边心电监测,患者平卧或者30度低坡位,袖带置于肱动脉上1-2cm处,松紧以可以塞进2指为度。设置定时测量时间每5-30分钟测一次。
  1.3 诊断低血压标准 血压低于90/60mmhg为低血压,或在病人基础血压下降20%。
  2 结果

  2.1 心源性休克12例,其中广泛前壁心梗5例,前壁加下壁心梗2例,前壁加下壁加右室心梗1例,下壁心梗2例,下壁加右室心梗2例,其中死亡5例。
  2.2 非心源性低血压的诱因8例,其中使用血管扩张剂4例,使用利尿剂2例,体液摄入不足,血容量不足2例,死亡1例。由此可见大面积心梗是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而使用血管扩张剂是导致非心源性低血压的主要诱因。
  3 讨论

  3.1 心源性休克在本组低血压病例中心源性休克占60.0%,且病死率高达41.67%。引起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MI所致的心脏泵血功能的急剧下降,在1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中5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2例为前壁加下壁心肌梗塞,2例为下壁加右室心梗,说明大面积AMI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当心输出量严重降低,即可使血压下降和重要灌流尤其是心脏冠脉灌流减少,从而发生心源性休克。我们对所有AMI患者予以持续心电监护,每5-30分钟记录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并注重患者四肢皮肤、神志情况、尿量的观察,尤其是尿量的变化是反映肾脏灌注及全身容量敏感的指标。如尿量少要在合理补液的情况下酌情使用利尿剂,以防低血压。
  3.2 AMI后非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中药物性低血压应引起重视。本组非心源性低血压8例中因扩血管药物所致低血压有4例、利尿剂有2例,占总数75.0%。可见药物使用不当是发生低血压另一常见原因。AMI后应用止痛镇静剂如盐酸吗啡,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等可发生低血压,其机理主要是在血容量不足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张血管,促使血压下降。故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本组1例下壁+右室AMI患者入院前使用硝酸甘油1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小时后,血压降至70/48mmhg。入院后硝酸甘油减量至5mg并配合多巴胺20mg缓慢滴入,并适量补充血容量,1小时后,血压回升至90/60mmhg,三天后血压稳定在90-105/60-70mmhg之间。因药物有效浓度个体差异较大,特别是老年人,故血管扩张剂应用时,要随时根据血压的改变对药物静滴的速度、浓度予以调整,剂量宜小。如静滴硝酸甘油时,开始剂量为5ug/min,每隔3-5min增加3-5ug,平均大滴速为50ug/min,需利用输液泵控制。如患者在滴药期间主诉心慌、头晕等症状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及时汇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3 重视对摄入量不足、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压。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低血压不易纠正。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体量,对呕吐,大汗,胃纳差的患者应观察其有无脱水症状,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其皮肤弹性以及脉搏、血压状况。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年龄、心功能情况,尿量、药物性质等情况酌情处理。老年AMI及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以20-30滴/分为宜,以免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综上所述,AMI所致低血压患者病死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急救技术和较强的预见性,严密监护病情,实施正确有效的抢救护理,才能及时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吴勤学,郭晓岚.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J].中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A):17.

  [2]高运来,蒋时森.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动态变化与病情转归[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1):37.

  [3]魏建国,杨巧芳,吴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83.

  [4]马瑞华,黄骁燕.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下降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临床心脏病杂志.2001,17(4):188.

  [5]卢海涛.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