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 流变学的影响和疗效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 流变学的影响和疗效观察

文章来源:临床内科杂志发布日期:2016-01-25浏览次数:4624

           [摘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 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疗程14天。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评价临床疗效。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P<0.05),治疗后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 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 的600-/0—800-/0,其发生与血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栓 形成、血管内皮损伤及自由基损伤关系密切。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神经保护药物,研究表明其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个病理环节发挥作用,具有较好的 神经保护作用。我们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1月~ 2014年10月就诊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治疗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3.5±8.9)岁;伴有高血压52例,糖尿病18例。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7.9±9.5)岁;伴有高血压55例,糖尿病15例。两组 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血压、血糖、既往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 南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或)MRI检查证实,同 时符合下列条件:(1)发病时间≤72小时,第1次且为 单侧发病;(2)伴有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在5~20分;(3)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4)无其他颅内病变。 排除标准: (1)检查证实颅内有脑出血、占位性病变者;(2)合并有明显的心、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伴发 疾病者;(3)发病后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检查无法 合作者;(4)对本药过敏者;(5)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2.方法:
          (1)治疗方法:两组脑梗死患者均按照2010年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指南》进行基础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20 mg,每天1次,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天 2次,疗程14天,辅以康复治疗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予以相应治疗,必要时给予护胃、脱水、抗感染等。 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14天。 (2)血液流变学检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14天后,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采用锥/板式测量方法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3)疗效评估: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和治疗14天后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I评 分评定患者伤残或严重程度。随访用药过程中的不良 反应并复查肝肾功能等指标。临床疗效评定参照全国 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61判定疗效。评分标准分为5级:基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0-/o;显著进步:功 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0-/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c-70~45%;无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c-/o以 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0-/0以上或死亡。记录患者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 率为基本例数与显著进步及进步例数所占百分比。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 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 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全血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方面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见表1 0
          2.NIHSS和BI评分比较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为(15. 25 +2. 87),治疗组
为(15. 74 +2. 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o对 照组治疗14天后NIHSS评分为(11. 65 +2. 16),治疗 组为(8. 74 +2. 03),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为(16. 21 +4. 06),治疗组为(17. 35 +4. 5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4天后BI评分为(29. 84 +6. 03),治疗组为(37. 78 +7. 16),均较 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I评 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14天后行NIHSS评分评定治疗效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著进步、进步和
无变化病例分别为14例( 17. 50-/0)与13例(16. 30-/0);34例(42. 50-/0)与25例(31. 30-/0);24例(30.O%)与24例 (30. 00-10);8例(10. 00-10)与18例(22. 50-/0),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0. 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研究发现 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改变与脑梗死关系密切。脑梗死患者的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增高,血流变慢,微循环灌流减少,从而造成脑血管的缺血性改变。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与天然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是近年来研发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新型药 物。多项研究证实,丁基苯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多种机制的治疗作用,包括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区微循环,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8]; 还可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水平[9],并抑制谷氨酸释放,同时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解 除微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两组病例NIHSS评分、BI指数评 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从而可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改善梗死病灶的缺血状态,临床疗效较好。 
          参 考 文 献 
          [l]陶海雁,刘建荣.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脑梗死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13 ,30(9):598-560.
          [2] Xu J,Wang Y,Li N, et al.L-3 -n-butylphthalide improves cognitive defi-cits in ra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J].Neuropharmacol, 2012,62(7):2424-2429.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 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 (2):146-153.
          [4] Degraba TJ, Hallenbeck JM, Pettigrew KD, et al.Progression in acutestroke: value of the initial NIH stroke score on patient stratification infuture[J].Stroke,1999 ,30 (6):1208-1212.
          [5] Sulter G,Steen C,DE Keyser J.Use of the arthel index and modified Rankin scale in acute stroke trials[J].Stroke,1999 ,30(8):1538-1541.
          [6]谢珺超,闫晗,张佩,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长春西汀片的临床疗 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4):252-254.
          [7]杨珊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分析[Jl.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 (2):225-226.
          [8] Zhang L,Yu WH, Wang YX,et al.DL-3 -n-Butylphthalide, an anti-oxi- dant agent, prevents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cerebral injury followingstroke per functional analy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histolog-ical assessment[J].Curr Neurovasc Res,2012,9(3):167—175.
          [9]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ATP酶,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24(1):93_98. 
          [10]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J].药学学报,2001,36(5):329—333. 
          [1 1]吴娟,陈永,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重庆医学,2012,41(33):3488-3499. (收稿日期:2015-05-07】 
          (本文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