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4-07浏览次数:79881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匹兹堡质量指数(PSQI)于干预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自身PSQI干预前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正确对待肢体制动、减轻腰背痛、解除排尿困难、做好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进行睡眠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教育等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心血管介入术 护理干预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yssomnia in patients after cardia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ZENG Wei, XIN Jie, WANG Feng, XIAO Qifeng

    (Afflited Hospit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dge,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ob[x]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yssomnia in patients after cardia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dyssomnia after cardia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allocat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 group(n=40) and the control group(n=40).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ursed conventionally while allround nursing interfevention  was don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Results: PSQI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in sleep quality, time to fall asleep, hour of slee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allround nursing interfevention. Sleep quality, time to fall asleep, hour of sleep and dyssomnia were marked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allround nursing interfe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P<0.01). Conclusion: Correct treatment for limbs braking, relieving aches in rump and back, disengage of dysuresia, correct mental nursing, satisfactory environment of sleep, therapy of sleep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of sleep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Key words:dyssomnia; cardia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nursing intervention

    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可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也可为多梦、噩梦、无睡眠感、睡后不解乏等,上述症状亦可混合存在[1]。程利萍等[2]测得心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63.6%,刘少玲等[3]发现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6.67%。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因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病情恶化等因素常导致睡眠障碍[3]。心脏介入手术需在X线下进行,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持续2 h以上)且对放射线敏感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睡眠障碍可加重或诱发躯体疾病[4],并使术后的不适感加重。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心内科2006年10月~2007年8月期间80例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5~72岁,平均60.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6例,初中以下24例;其中行冠脉造影26例,急诊PTCA+支架术16例,择期PTCA+支架术18例,射频消融术20例,手术时间0.5~4 h。入选条件:介入术后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神志清楚、无语言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手术时间、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由2名护师负责调查,已对这两名护师培训了相关问卷的内容及询问时机、方法和技巧。在术后当日用匹兹堡质量指数(PSQI)[5]对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或陪护人员进行次问卷调查。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睡眠障碍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该表分为睡眠情况调查和一般情况调查两部分。睡眠情况调查包括住院前睡眠状况、安眠药使用情况、手术前睡眠情况、手术后睡眠情况,睡眠障碍的表现,影响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调查: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病情恶化、其他因素(手术时间、药物等)12个项目。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包括做好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进行睡眠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教育,正确对待肢体制动、减轻腰背痛、解除排尿困难、提前使用安眠药等。在术后第2天进行第2次PSQI调查。

    1.2.2  评分标准  PSQI表由19个项目7个部分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1,2,3来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PSQI≤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干预前两组睡眠障碍患者PSQI得分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睡眠障碍患者PSQI得分比较从表1可见,实验组PSQ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的得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后两组睡眠障碍患者PSQI得分比较  见表2。表2  干预后两组睡眠障碍患者PSQI得分比较 注:表2中的t值与P值均为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1。

    从表2可见,干预后两组睡眠障碍患者PSQI得分差异总体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得分差异显著(P<0.01),而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而实验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得分与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在睡眠障碍的得分与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1),但与干预后实验组结果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1),干预后两组在睡眠障碍的得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占去了人生约1/3的时间。睡眠对人的体力、精力的恢复和机体的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健康的睡眠是指能完全解除身心疲劳并能使身心恢复到次日所需能量的睡眠。为了促使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达到或恢复健康的睡眠,我们针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了全面的护理干预。

    3.1  正确对待肢体制动  介入术后为预防穿刺口出血(尤其经动脉穿刺进行手术的),要求常规卧床休息24 h并禁止屈曲穿刺侧下肢;PTCA术后保留动脉鞘管4~6 h以备急用,术侧肢体需制动28~30 h,且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常规卧床休息,造成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很大,怕稍微活动就会导致出血,在夜间表现更为突出。笔者调查显示,肢体制动是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80名患者中48例(占60%)因肢体制动、体位不适影响睡眠。而刘少玲等人[3]的调查发现肢体制动占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原因的86%。对此,我们对全体护理人员培训了如何正确对待肢体制动。护士在做好术后相关知识宣教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手术侧肢体不可屈曲,但可以平移,6 h后去除沙袋,6~8 h后在保持伤口不出血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可抬高床头25°左右,向手术侧侧卧位保持20°~25°左右,并在背后垫上软枕,这样不会增加下肢的张力和关节活动,从而避免因翻身、肢体活动而引起穿刺口出血。术后12 h如无出血则可向手术侧侧卧90°,翻身时注意用手轻压穿刺部位。而PTCA术后的翻身时间则从鞘管拔除开始计时。非手术侧肢体原则上不制动。夜间手术侧肢体使用约束带。这样就使病人的舒适度提高,心理上也放松,有利于尽快入睡,延长了睡眠时间,提高了睡眠质量。如条件允许尽量采用挠动脉进行穿刺,可减少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助于介入术后病人解除睡眠障碍。

    3.2  减轻腰背痛  调查显示,腰背痛为PTCA+支架植入术患者突出的表现,手术时间较长者(>1.5 h);术后被动体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紧张使全身肌肉不能放松;穿刺部位加压包扎使下肢酸痛、麻木等。对此,首先向患者说明维持正确体位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活动非手术侧肢体,帮助患者按摩术肢及腰部;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较为舒适的体位,增加身体的舒适度,又能避免患者烦躁而大幅度翻身导致穿刺口出血;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放松。

    3.3  解除排尿困难  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患者平卧、术侧肢体制动,不习惯床上排尿,尤其急诊PTCA患者术前未训练过床上排尿;因穿刺口疼痛或不感移动而不主动排尿导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尿潴留;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会加重排尿困难;个别PTCA患者术前未排尽尿液。对此,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和病人教育;择期手术者在术前训练床上排尿;督促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排泄;手术前嘱病人排尽尿液;及时导尿解除尿潴留。调查表明,及时解除排尿困难可有效减少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

    3.4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由于术后探视者较多、监护仪报警等噪音、冷热不适、转入监护室环境不熟、医护操作影响等原因患者往往难以入睡并易醒。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病房的温湿度;护士工作中做到“四轻”;将治疗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进行;合理设定监护仪的报警范围;适当管理家属及探视者;给患者介绍监护室的环境以减轻其焦虑,消除陌生感,及时关灯。病人问卷中显示,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患者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解除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无干扰夜间医疗护理措施,平均每天可以提高病人30 min的总睡眠时间,而且明显增加病人的持续睡眠时间[6]。

    3.5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因担心预后而焦虑导致入睡困难,尤其是急诊手术者。患者还顾及家庭经济问题。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术中情况,结合不同病情做好病人教育,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关注和安慰,举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术后康复的信心,动员其家庭和单位的关心支持。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不良情绪影响,减轻焦虑,促进睡眠。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交流沟通技巧和倾听技术,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情感支持、心理暗示、意识转移及心理疏导等方法,保持患者与护士间沟通渠道畅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心理护理成效[7]。

    3.6  睡眠行为疗法和睡眠卫生教育 纠正患者在睡眠认知上的偏差,不以睡眠时间多少作为评价睡眠好坏的标准,教育其消除恐惧;进行睡前放松训练,如按摩、听轻音乐等;用40 ℃左右的温水擦浴脚,就植物神经来说,洗高温澡可增加交感神经的紧张度,而洗低温浴则具有镇静作用,使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可用于失眠症[8]。

    3.7  提前使用安眠药 术前评估患者有无服用安眠药的习惯,术后及时处理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提前使用安眠药。

    以上措施用于心血管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病人实验组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比较,于干预后PSQI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就实验组自身,其干预后PSQI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得分明显优于干预前。认为正确对待肢体制动、减轻腰背痛、解除排尿困难、做好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教育、提前使用安眠药等是解除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如条件允许尽量采用挠动脉进行穿刺,可减少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助于介入术后病人解除睡眠障碍。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 精神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2234.

[2] 程利萍,孟虹,张代玲,等.内科住院病人睡眠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11):818820.

[3] 刘少玲,洪蝶玫,李薇,等. 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2(4):1112.

[4] 李志彬.住院老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5] Smyth C.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s[J].Med Surg Nuring,2003,12(4):261262.

[6] Rourke DJ,Klaasen KS,Sloan JA. Redesigning night time care for personal care residents[J].Gerontol Nurs,2001,27(7):3071.

[7] 杨秋霞.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47248.

[8] 王烈.中国自然疗法大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96.

作者:曾伟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