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3例临床观察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3例临床观察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1-07-20浏览次数:49771

【摘要】目的:总结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经验,评价微创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我院心胸外科自2009年6月—2010年11月期间为33例患者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大隐静脉全部内窥镜取材,共搭桥76支,平均每例2.3支(1~4支)。 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我们实施微创理念,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及OPCAB具有明显优势,其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已为更多的医疗单位赞同,更适宜高龄,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关键词】微创;非体外循环;内窥镜;冠脉搭桥术
        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近期发展很快,同时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进一步减轻患者下肢的损伤。两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化、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优点,已为更多的医疗单位掌握[1]。
2009年6月~2010年11月,我院施行OPCAB33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组33例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5.2岁。体重65~88kg,平均体重69.5kg。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变异型心绞痛5例。合并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32例,肾功能不全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22例,Ⅲ9例,Ⅳ级2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单支病变5例,双支病变10例,3支病变15例,3支以上病变3例。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42%~62%,平均(46.4士8.8)%。常规采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三联药物治疗,并于手术前一周停用抗凝剂。术前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单侧深浅静脉病变6例。同时完成下肢血管功能试验,健肢的大隐静脉瓣功能良好。
        1.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全麻,常规备体外循环(干备)。取平卧位,胸骨正中切口,搭桥组手术者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远端切断前按1mg/kg肝素行全身肝素化,切断后用罂粟碱水做血管腔内和周围组织注射,罂粟碱水纱条包裹左侧乳内动脉以扩张痉挛动脉。另组手术者在电视辅助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于膝关节内下方做一个2 cm左右切口,首先找到并分离大隐静脉,再向上及下方分别游离2~5cm,置入短口钝圆针,充气固定后置入钝性分离器。二氧化碳压力设为lpl2 cm Hg。首先沿大隐静脉前、后两侧向上分离主干,然后细心分离每个细小分支。每个分支长度应在0.5 cm以上。退出分离器,换为双极电剪刀,以30 w功率,在C型环帮助下逐~电凝后剪断各分支。重复上述程序向下方操作,游离完整大隐静脉。在两端分别穿刺钳夹后剪断血管,自膝关节处切口取出全程大隐静脉。挤出积存渗血及气体,皮内缝合切口。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24-48 h,以避免渗血过多。静脉取下后用肝素水注射检查有无漏水,如有漏水则用7-Oprolene缝合处理或用银夹夹闭。
        麻醉控制心率60次/min左右,降低心肌收缩力。心包壁缝4针7号线做牵引抬高心包腔,心脏后垫纱垫使心脏抬高。探查冠脉病变,于狭窄远端做吻合处。用心脏固定器固定冠脉处心脏,小圆刀切开心外膜,冠脉尖刀切开冠脉后将分流栓置入。切开冠脉后先用l.25~1.75mm探子探测近端和远端内径,如有冠脉狭窄,则用相应规格探子做扩张。吻合时,远端吻合口用7-Oprolene线连续缝合,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用6-Oprolene线连续缝合。本组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大隐静脉血管桥做升主动脉和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搭桥。平均搭桥2.3支。手术时间1.5~3h,平均2h,其中1例因右冠脉分支细小,1例因回旋支细小无法行动脉搭桥。手术床心脏搭桥部位需要调整。
        2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共搭桥76支,平均每例2.3支(1~4支),序贯桥26支。术后24h引流量200~580ml,平均350ml。输血者使用血制品0~400ml。其中10患者未输入库血。术后ICU入住时间1~3d,平均2.2d,呼吸机辅助时间5~30h,平均12h。低氧血症5例,肺部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2例,应激性溃疡1例,厌食1例,精神症状1例,胸部伤口脂肪液化6例;全组下肢切口愈合良好。
术后住院时间10~18d,平均12d。全部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失,下肢活动功能良好。术后随访3~8个月均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状,心功能I~II级,生活质量提高。
        3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有反复心肌梗死病史,并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疾病,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脉搭桥(CABG)严重打乱机体内环境,可能并发低心排,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等。随着OPCAB的广泛开展,搭桥技术的明显提高,搭桥器械的日新月异[2],更多的患者接受OPCAB手术。因为相对于体外循环下CABG技术而言,OPCAB术中避免了体外循环对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3],无心肌循环阻断后的再灌注损伤,无血液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利于保护病人的心肺功能,减少心律失常,低心排血综合征,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肺及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全动脉化一直是外科医生的努力方向,但大隐静脉仍然是目前常规使用、不可替代的桥血管来源。常规下肢全程或分段获取大隐静脉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大约为30%[4]。而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方法不仅更美观,术后半年往往只在切口处残留色素沉着,而上下段的穿刺口更是很难找到。由于切口很小,对体表神经、隐神经的破坏也小,切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传统方法,皮肤麻木者亦极少,患者往往在拔管后2~3d内即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方法,而且出院时基本可自如行走。由于未破坏淋巴管,对下肢小静脉的破坏也较少,下肢水肿、淋巴管炎和感染率显著降低,更没有皮缘坏死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优势更为明显,本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胸部切口愈合不良,但内窥镜的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正是由于对微创理念的全面认识,我们采取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扩大了冠心病外科手术的手术范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相信OPCAB和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冠心病的
治疗上。
       
参考文献
        [1]郑毅,万峰,凌云鹏,等.冠状动脉搭桥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136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210-212.
        [2]陈或,王京生,万峰,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脏功能评价.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4):219—221.
        [3]Schulge C,Conmd N,Schutg A,ed a1.Reduced ex[x]pression of systemic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fter off-pump versus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gpass grafting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0,48:364一369
        [4]UtleyJR,Thomason ME.Wallace DJ,et a1.Preoperative  eomelates 0f impaired woulld heeling after sapheanus vein excision.J Thorac Cardiovw Surg,1989,98:47—49.
        [5]Carpino PA,Khabbaz  KR,Bojiar RM,et a1.Clinical benefits of endescopic vein harvesting in patients with irsk factom for saphenectomy wound infection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 Thorac Cardiovasc Sung,2000,119:69—76.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