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VEGF、EGFR和UPA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

VEGF、EGFR和UPA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2-10-31浏览次数:33030

  作者:刘正泉,薄爱华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成教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29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表达的意义和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PV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腺瘤中EGFR、VEGF和UPA阳性率。结果 乳腺腺瘤和乳腺癌中EGFR阳性率分别为16.67%(5/30)和62.50%(50/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阳性率分别为66.67%(20/30)和60.00%(48/80),无显著性差异;UPA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阳性率分别为30.00%(9/30) 和58.75%(47/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EGFR、VEGF 和UPA在分期低(Ⅰ、Ⅱ期)、非浸润型和无转移组阳性率均低于分期高(Ⅲ、Ⅳ期)、浸润型癌和有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 VEGF、EGFR和UPA在乳腺癌中表达率较高,而且和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三者在乳腺癌增殖、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有协同作用,检测它们对提示预后和开展靶向治疗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乳腺腺瘤;乳腺癌
  目前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血管内皮生因子(VEGF)在瘤细胞增殖和促进瘤内血管生成方面有重要作用〔1,2〕;与此同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对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具有关键性作用〔3〕。目前关于EGFR、VEGF和UPA在乳腺癌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报道较少,它们在乳腺癌早期诊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讨论。为了阐明EGFR、VEGF和UPA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收集乳腺癌80例和乳腺良性肿瘤3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PV方法染色,分析了EGFR、VEGF和UPA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和博爱医院外科乳腺癌切除标本80例,腺瘤30例。8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未经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临床分期Ⅰ、Ⅱ期乳腺癌46例,Ⅲ、Ⅳ期34例。患者年龄分布30~73岁,平均年龄51.5岁。其中左乳腺38例,右乳腺42例。乳腺腺瘤患者年龄25~59岁,平均40.5岁,左右乳各15例。
  1.2 标本处理及切片
  将新鲜乳腺肿瘤固定在中性10%甲醛内过夜;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 μm,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和病理分型。部分切片裱于涂胶玻片上,经37℃烤干,待免疫组化染色。
  1.3 试剂及免疫组化染色
  兔抗人EGFR、VEGF和UPA血清和PV试剂盒,DAB显色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染色程序按照试剂盒规程进行。第Ⅰ抗体过夜(4℃),第Ⅱ抗体37℃,40 min;DAB显色5~10 min。染色后切片自然干燥,透明树胶封固。阳性对照为公司提供已知EGFR、VEGF和UPA阳性切片;阴性对照为PBS替代第Ⅰ抗体。
  1.4 结果判断

  VEGF和UPA阳性物质呈棕黄色癌分布在(或瘤)细胞质内,EGFR阳性物质呈棕黄色分布在癌(或瘤)细胞膜附近的胞质中。经光镜高倍视野(×400)观察,阳性细胞数>10%者为阳性,阳性细胞<10%者为阴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 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四格联列表法,相关系数r>0.5为高度相关,r<0.5为低度相关。
  2 结 果
  EGFR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6.67%(5/30)和62.50%(50/80);UPA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30.00%(9/30)和58.75%(47/80)。 EGFR、UPA在腺瘤和腺癌中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VEGF在乳腺瘤和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6.67%(20/30),60.00%(48/80),两组差异性无显著性(P>0.05)。见表1。乳癌中VEGF、EGFR和UPA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VEGF和UPA相关系数r=0.19;VEGF和EGFR相关系数r=0.32 ;UPA 和EGFR相关系数r=0.11。说明两者之间均呈低度正相关。表1 EGFR、VEGF和UPA表达与乳腺癌  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3 讨 论
  EGFR高表达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和促进肿瘤内血管增生,因此它能够促进肿瘤发生、转移和侵袭〔4,5〕。目前研究表明在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脑胶质细胞瘤等均有EGFR过表达现象,而在分化低、有转移的病例EGFR的阳性率明显增高〔6〕。本研究中EGFR在增生活跃的腺瘤细胞中表现阳性,其阳性率为16.67%,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组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癌和髓样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乳腺癌中EGFR高表达,而且与VEGF、UPA表达呈低度正相关,说明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VEGF能够特异性地与内皮细胞表面的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和KDR/Flk1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和血管生成,并增加癌细胞浸透性。因此VEGF高表达对癌细胞生长、转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7,8〕。目前临床采用的肿瘤“饥饿疗法”即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导致瘤细胞缺乏营养而死亡。目前国内外以EGFR或VEGF为靶标的治疗途径有〔9〕:①单克隆抗体,如c225,是一种特异性抗体;②针对EGFR、VEGF抑制剂,主要是通过阻断ATP与EGFR细胞内区相结合,阻断磷酸化过程。
  本研究显示VEGF在增生活跃的腺瘤细胞中表现阳性,其阳性率为66.67%,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组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癌和髓样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因此提示VEGF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有相关性,其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同时,在乳腺癌中UPA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说明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目前报道〔10,11〕,胰腺癌、乳腺癌、咽喉癌等UPA表达均与淋巴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有人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结果显示UPA阳性率为53.66%,并且UPA阳性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12〕。本研究中,乳腺癌UPA阳性率为58.75%,其中浸润型导管癌和浸润型小叶癌UPA阳性率均高于非浸润组;同时临床分期高组和有淋巴转移组阳性率高于临床分期低组和无淋巴转移组。提示UPA过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目前研究认为恶性肿瘤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主要包括:①瘤内血管增殖;②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③癌细胞外基质降解,使癌细胞易与间质黏附或迁移;④癌细胞穿入血管到达远处;⑤癌细胞在异处增殖形成转移灶。在上述过程中,EGFR、VEGF参与的瘤内血管形成和促增殖作用,UPA则参与的基质降解作用〔13,14〕,关于它们参与此过程的机制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结果表明EGFR、UPA与VEGF呈低度正相关,提示乳腺癌增殖、浸润和转移过程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Huang S,Armstrong EA,Benavente S,et al.Dualagent molecular targeting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combining antiEGFR antibody with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J〕.Cancer Res,2004;64(15):535562.

  2 汤红平,张雅洁,顾莹莹,等.VEGFC和VEGF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J〕.肿瘤,2006;26(6):5514.

  3 金向明,陈耀平,王宁菊.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7):5801.

  4 叶 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08;18(3):1646.

  5 Zhang Y,Zhang YF,Bryant J,et al.Intravenous RNA interference gene therapy targeting th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rolongs survival in intracranial brain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4;10(1):366777.

  6 薄爱华,程 琳,李海峰,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发生及治疗的相关性〔J〕.医学综述,2006;12(20):123840.

  7 李圣青.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新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8;12(6):914.

  8 Tan X,Egami H,Nozawa E,et al.Analysis of the invasion me[x]tastasis mechanism in pancreatic cancer;involvement of plasminogen cascade proteins in the invas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J〕.Int J Oncol,2006;28(2):36974.

  9 罗 君,吴小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7;36(7):6635.

  10 韩艳春,刘鲁英,杨东霞,等.人乳腺癌中pP38信号分子与UPA表达增强〔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2):170.

  11 黄金凤,何志明,李炜霞.乳腺癌组织UPA和nm2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6(15):8301.

  12 肖继平,张 莉,齐 云,等.UPA及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968.

  13 高凤霞.TGFβ1与U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1):34.

  14 胡 兵,魏于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肿瘤生物治疗〔J〕.癌症,2004;23(4):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