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小组负责制在血液内科护理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小组负责制在血液内科护理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5-31浏览次数:27904

作者:吴洪燕 王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血液科实施小组负责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在血液科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制定护理组长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建立护理组长负责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组负责制 血液科 护理管理

  血液内科在我院是集血液、风湿、急性中毒为一体的综合病房,危重病人、急救病人多,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而近年由于招聘护理人员的增加,科室护理队伍趋于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护理质量难以保障。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自2010年3月开始,在科室护士长领导下推行小组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内科共有床位55张,抢救床位5张,护理人员16名,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28.5岁。其中,本科5名,大专10名,中专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名,护士9名,规培人员3名。聘用护士9名,占科室护理人员的56.2%。科室护理人员承担着24小时为急诊中毒病人院内急救、血液净化的治疗工作,同时还承担临床教学培训工作。
  2 方法

  2.1片区组长选拔条件 大专及以上学历,血液科工作时间>10年,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责任心,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掌握科室新技术、新进展;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一定的协调和管理、教学、科研能力,护理论文发表>1篇/年。通过自愿报名、资格审定、民主测评3环节后,确立片区组长。
  2.2护理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的组建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根据护士的职称、专业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协调、组织管理能力等,将护士分层护理组长、辅助护士、治疗护士、规培学员四级。同时,根据本科疾病特点、床位数将病区分为3个护理组,分别由3名护理组长各负责一组。
  2.3制定护理组长岗位职责 护理组长分管一组病人,负责分管护理组病人的一切治疗,尤其是危重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参加并组织配合急救病人的抢救。制定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组织健康教育、指导出院病人。负责护理质量的质控、检查及反馈。同时,对当班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遇到护理纠纷时主动及时调查处理。并完成临床带教任务。重要护理工作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同时,护理组长轮流承担夜间二线护士的值班。对于夜班护士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危重病人、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担任二线值班的护理组长要及时到科室参与抢救,给予指导。负责与相关专业团队有效沟通与协调,护理组长负责分管小组的护理质量和管理工作。
  2.4待遇 以精神鼓励为主,表现好的人员,由主任在科会上表扬,年度评优优选,外出学习优先,年度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
  2.5考核评价 考核指标 主要为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考核方法 科室成立考核小组,由科主任和护士长以及片区医疗组长和护士1名组成。每月考核,与评优挂钩。
  2.6观察指标 于实施前和实施后由护理部和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对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
  2.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实施护理组长管理后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表1 护理组长负责制前后病人满意度比较

  项目 例数(n)满意例数(n) 满意度(%)

  实施前 200 172 86.00

  实施后 200 186 93.00

  X2=5.214 P=0.022

  4 讨论

  4.1小组负责制,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了夜间等薄弱环节的护理质量。实施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后,在科室内形成护士长-护理组长的二级质量控制模式,使护理组长承担部分管理责任,负责督促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1],每天晨会交接班时护士长组织大家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好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处理经过、改进措施认真汇报,组织学习,避免再次发生同类护理缺陷,完善质量管理反馈程序,促进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2]。同时,片区组长在工作中的高标准,严要求为科室护理人员树立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科室的整体素质[3]。护理组长有权利根据每名护理人员的特点及工作能力,合理调配工作岗位,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4]。通过组长及二线护士的设置,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5],体现了按层级上岗的指导思想。采用新老搭配方式,加强了高峰时段和中午、夜班等薄弱环节时段的护理力量,护士由单独承担责任和风险变为由小组团队共同承担责任风险,使过去由于夜间病人病情变化,突发事件多、潜在性的不安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量等因素所造成的压力由1名护士改为2名护士分担,增加夜班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日班、夜班都有双人查对,增加了各项治疗的安全性,可以使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结果显示,实施前后科室的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4.2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衡量标准是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舒适感[5],患者关心的问题是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和相关的健康知识。护理组长分组负责病房管理后,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管理患者的宽度,与患者主动沟通增加,改变了服务意识,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能够更加全面地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护理组长同时承担起科室的组织、协调及患者的安抚工作,将问题有效化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3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各护理人员岗位明确,职责清楚,分工合理,使护士工作的目的性更强,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小组内同事合作性加强[7],组长掌握新理论、新技术并认真指导组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其改正,及时与组员进行有效沟通,适时给予表扬,激发下级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端正其学习态度,在科室内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并且护理质量的责任人由护士长扩展到护理组长,护理组长全程监控,保障了各环节的护理质量。
  我科自开展护理组长负责制以来,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率,保证了薄弱环节的护理质量。但是在绩效管理上存在不足,如何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护理工作者持续的工作热情,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李平,田晓丽,王仙园,等.以工作量为基础配备护理人力的研究[J],护理学报,2006,13(1):78-79.

  [2] 廖全全,邹红梅,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A):3.

  [3] 刘芳环,李庆印,张学军,等.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脏外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28-29.

  [4] 程惠玲,王永兰,主管负责制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50-51.

  [5] 骆惠娟,黄琴,胡琼华,等.层级管理结合APN排班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1B):2978-2979.

  [6] 周静,刘伟.对住院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B):11.

  [7] 邓香君,李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9A):23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