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CUA 2022 | 刘卓炜教授:高危NMIBC的治疗策略

CUA 2022 | 刘卓炜教授:高危NMIBC的治疗策略

文章来源:医脉通发布日期:2023-01-11浏览次数:88

BCG治疗的问题及困境

 

国内外指南均将NMIBC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或极高危组,且欧洲指南还纳入了年龄、是否多发、肿瘤大小等危险因素。目前,BCG膀胱灌注是国内外指南一致的高危NMIBC的治疗方案。但BCG的可及性较差,即使在国外也存在BCG短缺的情况;且BCG是活菌制剂,有特异性不良反应(膀胱炎、血尿等等);更重要的是,BCG治疗失败很常见,据研究报道,BCG治疗5年复发率达66%。诸多弊端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动脉化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用动脉化疗方案替代BCG治疗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动脉化疗采用的主要还是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动脉化疗的优势在于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且由于循环血液中药物浓度较低,全身副作用小,患者耐受较好。

 

研究表明,83%的患者应用GC方案辅助动脉化疗后成功保留了膀胱。对比既往BCG灌注治疗的文献数据,GC方案辅助动脉化疗在肿瘤复发、进展和疾病特异性死亡方面与之相似。与其他静脉化疗相关文献数据相比,本研究的3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死亡(CSS)率也与之相当。同时,动脉化疗方案较静脉化疗方案,血液学毒性明显减少。

 

动脉化疗疗效评估

 

传统的分子分型并不适用于NMIBC,因此,刘卓炜教授团队在临床实践中探索了对动脉化疗疗效的评估方法。经研究发现,basal/squamousBASQ)亚型的T1膀胱癌自动脉化疗中获益,而动脉化疗未提升Luminal A亚型患者的疗效。

 

随后,刘卓炜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对于T1膀胱癌,动脉化疗和BCG膀胱灌注的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2年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研究终点为PFSCSS、膀胱保存率。研究结果表明,GC方案动脉化疗疗效与回顾性研究报道效果相当;国产BCG膀胱灌注疗效与国际方案相似,有效预防T1膀胱癌复发。

 

BCG膀胱灌注治疗

 

同时,刘卓炜教授团队对BCG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也进行了评估。研究中共326例患者接受BCG灌注治疗,共311例完成随访。研究结果表明,1RFS率为82%2RFS率为53%1PFS率为96%2PFS率为83%。国产BCG的疗效与国外BCG的疗效相似。

 

 

 

同时,刘卓炜教授团队通过全外显子/转录组测序、免疫组化等方法,总结出了BCG灌注获益的分子特征,BCG无效组免疫浸润更好,多个免疫抑制marker高表达;BCG有效组STAG2存在高频突变,且突变患者的DFS呈较好趋势(p=0.075)。

 

BCG灌注失败后的治疗

 

PD-1单抗已被应用于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并取得疗效。此外,对于BCG灌注无应答的合并原位癌(CIS)的NMIBC患者,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到42%,并获FDA批准。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诱导机体免疫,从而增加免疫治疗的效果,那么放射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否会产生1+12的效果呢?刘卓炜教授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选取合适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放疗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1DFS率。20208月至20228月共入组14例膀胱癌患者,免疫治疗8个疗程,中位放疗剂量60Gy/30F。结果显示,1DFS率为80.0%95%CI 67.4%-92.6%),2DFS率为60.0%95%CI 40.3%-79.7%)。该方案总体安全性良好,2例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未发生4级及以上不良事件。

 

 

 

膀胱癌手术

 

膀胱癌手术是各位医生所熟悉且为指南所的T1NMIBC的治疗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数据表明,T1NMIBC患者膀胱癌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1%

 

预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在建立基于CT图像深度学习的T1G3预后模型,以期更好评估NMIBC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