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螺旋CT 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介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

螺旋CT 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介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

文章来源:作者:马俊岭,郭海英,侯钦午发布日期:2010-12-22浏览次数:59775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绝经后; 病因; 病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病因较多,目前尚未终阐明。1941年Albright提出“雌激素缺乏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原因之一”,现已得到证实。目前发现与骨质疏松症发病有关的内分泌激素至少有8种之多,且全身激素与局部因子相互作用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960年,Nordin提出“钙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事实上,营养因素是影响骨代谢的主要因素。1990年,Frost提出神经肌肉通过生物力学机制重建骨质和骨强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骨质疏松症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但其易感基因尚有待阐明[1]。基于目前有限的认识,骨质疏松症从病因学上可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ls,PMOP)是绝经后雌激素迅速减少,骨量丢失加快,形成高转换型病理特点的骨质疏松症。由于血中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量减少被认为是一过性的。现对PMOP病因病理作一综述。
  1 遗传学因素
  骨质疏松症发生与遗传学、地域、种族和家族因素相关。女性峰值骨量的主要的独立影响因子是遗传因素,80%的峰值骨量的变异是由遗传因素所致[2]。白人和亚洲妇女发生率较高。
  2 雌激素对骨转换的抑制作用减弱
  采用放射配基分析等[3]方法在人和大鼠的成骨细胞、人初级成骨细胞、儿童骨膜分离的破骨细胞和鸟的破骨细胞上发现雌激素受体,提示雌激素直接作用于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ERа、ERβ)而影响骨代谢,即细胞途径。人类骨细胞包括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其凋亡活性与性激素有关[4]。雌激素对细胞凋亡活性的调节机制与细胞类型相关,或呈现促进作用,或呈现抑制作用,而雌激素对人类骨成骨细胞主要呈现保护作用,即表现为抗细胞凋亡作用[56]。细胞因子途径,如上调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icprotein,BMP)6、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下调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а及细胞凋亡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7]。雌激素促进成骨细胞I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和IGFI、TGFβ等骨形成因子的合成分泌,TGFβ是骨中含量高的一种生长因子,它一方面刺激成骨细胞增加骨的增殖与分化,另一方而促进破骨细胞凋亡,减少骨吸收,因而促进骨形成,并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分泌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rin, OPG)。雌激素能引起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及破骨细胞凋亡,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89] ,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主要受成骨细胞的分泌产物间接调节[1013] ,包括OPG、核受体KB激活受体配体(th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B ligand,RANKL)和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1),它们调节破骨细胞前体分化为破骨细胞,并调节成熟的破骨细胞活性及其凋亡的速度,雌激素也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对RANKL的反应性,通过降低RANKL诱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s,JNK)活化通路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诱导破骨细胞凋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