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体温干预的影响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体温干预的影响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1-09-08浏览次数:47288

作者:杨淑枝,纪会娟,王俊霞,王瑞欣,王玲芹  作者单位: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手麻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期间体温干预对其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30例婴幼儿法洛氏四联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前将室温调至22~24℃,升温毯温度调至37~38℃。患儿入室后所输液体均加温至37℃,冲洗液加温至38℃。对照组患儿入室前将室温调至22~24℃,其余进行常规护理。测量患儿术前术中术后体温、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后体温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体温波动不大。结论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期间采取保温干预可维护其凝血功能,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关键词】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体温;出血量;凝血功能;手术中护理
  中心体温的稳定对于保证人体正常代谢及各种生理机能的稳定有重要意义[1]。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体温变化快,很容易出现低体温,影响生理功能和术后恢复。低体温在某些时候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低灌注时的器官保护)[2],因为心内直视手术需短时间低温灌注保护,造成体外循环以外时间的保温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后患儿体温下降的现象,进而出现反应性体温过高,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和术中出血量。于是我们对15例法洛氏四联征婴幼儿进行术中保温干预,并探讨保温对其凝血功能以及出血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接受法洛氏四联征术的婴幼儿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3岁。纳入标准:手术前体温及凝血功能正常,无家族性出血性疾病,生命体征正常。排除标准:手术前体温偏高,凝血功能异常,有家族性出血性疾病,生命体征异常者。将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实施保温干预的15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将2007年1~7月未实施保温干预的1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患儿入手术室后常规飞利浦多参数仪监护,麻醉诱导后将肛温探头插入直肠5~6 cm测中心温度。对照组手术时控制室温在22~24℃,输入室温放置的液体。观察组手术时室温22~24℃,患儿躺在升温毯上(温度设置38℃)所输液体全部加温至37℃,冲洗液加温至38℃。体外循环期间灌注师控制体温。分别观察记录手术开始前术中及结束后体温,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并测术中出血量。
  1.2.2 评价指标:①体温:除体外循环期间外,一般中心温度应维持在36℃以上。②凝血功能:PT 9~15 s,APTT 20~48 s,TT 8~18 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延长)[1]。③出血量:包括术中敷料和吸引瓶内血液量。体外循环期间灌注师控制温度,出血收回体外循环装置中不计入出血量。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都在正常范围内(P>0.05)。2组麻醉诱导后结果比较n=15,±s
  组别体温(℃)PT(s)APTT(s)TT(s)观察组37.2±0.2112.6±0.440±517.1±1.0对照组37.1±0.2312.4±0.638±517.3±1.6
  2.2 肝素应用前一般在患儿进手术室60 min的时间,此时对照组患者体温有所下降,凝血功能各指标均延长。而观察组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肝素应用前2组结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在肝素应用前,手术结束时体温及凝血指标都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81±21)ml,对照组(99±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及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体温偏低,凝血功能各指标延长。2组手术结束时结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对机体体温影响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在施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50%~70%发生轻度低体温[2]。麻醉准备过程中长时间大面积体表暴露、切口消毒范围大、消毒液温度低以及低温液体输入造成手术开始前就有可能出现体温偏低。另外停体外循环后长时间止血、关胸使心脏暴露于室温下也会造成体温偏低。 由于先心病婴幼儿患者特殊的生理特征,使70%的患儿术后易发生体温失衡,影响心脏功能和机体代谢,严重的可危及生命[3]。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由于采取了保温措施体外循环以外的时间体温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体温变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6 h内无1例出现反应性发热,而对照组术后6 h内有4例出现反跳性发热,体温38~38.7℃。因此为保证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顺利进行,应重视围手术期的保温,除体外循环时段外,术中体温应维持在36℃以上。
  3.2 体温对凝血功能和出血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前后各项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明显。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据结果分析,低体温造成凝血酶及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活性下降,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加。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聚功能受损,抑制凝血级联反应[4]。另外止血关胸时应用温热生理盐水既有利于激活凝血活酶,减少出血,又有利于体温的保持。
  研究结果表明:维持适当的手术室温度,手术中对患儿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液体和冲洗液加温能有效预防术中和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研究证明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可以避免的,有效的保温干预可维护婴幼儿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3.3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期间体温干预实施时注意问题 实施体温干预必须注意在患者入手术室前30 min接通变温水箱和恒温水毯,并开通电源,将水箱温度调至38℃,,既避免患儿体温下降,也要防止烫伤的危险。输入的液体全部用输液加温器加温至37℃,另外冲洗用生理盐水加温至38℃。需要提醒我们注意的是:在预防低体温的同时同样要预防体温过高的发生,无论高体温或低体温都会给患儿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术中要严密监测体温变化,维持正常体温。
  【参考文献】
  1 谢小玲, 黄小红,祝妍华. 术中保温干预对婴幼儿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2005,20:810.
  2 刘小颖, 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9:712713.
  3 郑红梅,冯惠,方敏,等.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护理.郧阳医学院报,2004,23:375376.
  4 胡兴国.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