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软骨母细胞瘤23例临床分析

软骨母细胞瘤23例临床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2-08-23浏览次数:34895

  作者:杨帆,许刚  作者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030013

  软骨母细胞瘤又称为成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软骨良性肿瘤,好发于长骨骨骺[1]。于1931年由Codman[2]首先描述,1942年由Jaffe和Lichtenstein[3]正式命名。我科2007年—2011年以来共收治成软骨母细胞瘤患者2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及其预后因素进行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011年共收治软骨母细胞瘤患者23 例,其中男18 例,女5 例,年龄10~18 岁。其中胫骨上端11 例(47.8%),股骨下端8 例(34.8%),股骨上端3 例(13.0%),肱骨上端1  例(4.3%)。病程短者1 周,长者2 年。其中3 例有扭伤史,5 例有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拉伤史,其他均无明显诱因。
  1.2 诊断依据

  1.2.1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以疼痛为症状,局部间断性疼痛、肿胀,伴有明显压痛,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中50%患者有关节肿胀,30%患者患处附近关节活动受限。17 例首先诊断为关节炎、关节结核等。
  1.2.2 X线和CT表现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软骨良性肿瘤,好发于长骨骨骺,病灶可呈现圆形、椭圆形溶骨破坏区,内有絮状或斑块状钙化灶,皮质肿胀变薄,边缘清晰,一般病灶大小为2~6 cm。本组患者X线观察符合上述表现(见图1),CT检查可见其中5 例侵犯骺板达干骺端。病灶平均直径为4.1cm,5 例有炎症反应,未见骨膜反应。图1 胫骨上端成软骨母细胞瘤(左)

  1.3 治疗

  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行病灶切除填植手术。病灶小者取自体髂骨移植,病灶大者若取自体骨困难,可移植异体骨。囊内切除术方法为:在开大窗后刮出肿瘤,再用磨钻去除硬化骨,没有硬化骨处至少去除0.5 cm正常松质骨,并用大量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洗。尽量不切断圆韧带,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计量,患者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数据分析使用t检验,以 ±s表示。
  2 结 果
  囊内切除术和边缘或广泛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良好,囊内切除术后有1 例复发,复发率为4.3%,边缘或者广泛切除术后无复发。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为(7.22±1.2  4) 分,治疗3个月为(5.35±1.10) 分,治疗6个月为(4.78±1.12) 分,9个月为(3.28±0.96) 分,12个月为(2.01±0.62) 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手术之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据报道,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10~25 岁青年患者[4],发病部位多见于长骨骨骺端,以肱骨上端、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为多见,也可发生于胸骨、肩胛骨、肋骨及距骨[5]。本组患者与报道相符合,均发生于骨骺未曾闭合的青少年,而骨骺闭合后的上述病发部位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因此应在临床工作中更加注重软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本组患者中就有17 例曾被误诊为其他病症。根据发病年龄、病史、症状、体征及典型X线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应注意与关节结核相鉴别,尤其是病变侵犯关节软骨时,引起邻近关节的反应,出现疼痛、积液,又为单关节发病,以及对X线片表现认识不足时易与关节结核相混淆。其他需鉴别的包括骨巨细胞瘤、骨囊肿等。软骨母细胞瘤发病率低,只占良性骨肿瘤的1%~2%[6]。本肿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软骨母细胞瘤起源于骺软骨细胞或残余骺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瘤基本上为一种良性肿瘤,但有潜在恶变及复发可能,随着病例积累,发现该肿瘤可以呈恶性成长,并在肺中形成转移。目前对于恶性软骨母细胞瘤的概念仍然比较模糊[7,8]。基于这一点,我们同样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手术治疗能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应因年龄较小而推迟治疗,否则可能导致病情的严重发展,从而侵犯骺板甚至穿透骺板扩散至干骺端。术后以植骨愈合、关节功能基于正常方可完全负重。本组有1 例复发,可能因骨骺并未闭合,手术中顾及到骺板,在刮除时容易损伤到外界边缘有关。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刮除植骨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手术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提高,并且不易产生复发,是临床治疗此类病症的方法。手术中以刮除为原则,很少因手术损伤骺板造成严重畸形或功能障碍。相反,因反复复发而行大块切除后将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