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血清Hcy、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Hcy、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7-22浏览次数:26701

作者:刘名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医院,山东淄博,256100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Hcy、CR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100例和正常对照100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cy、CRP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Hcy、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动态观察冠心病发展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冠心病,相关性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就全世界而言,半个世界以来,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是美国和某些工业化国家的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TO)1990年公布的资料,美国总死亡人数中,有24.7%死于冠心病,北爱尔兰冠心病病死率居世界首位,为536/10万;日本低,为41/10万。我国根据1993年结束的16省市500万人口的统计资料,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于国际水平。但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可见冠心病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害,美国人称冠心病为“时代的瘟疫”[1]。冠心病在国内平均患病率为6.49%,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因而,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2]。
  六十年代末,Mc Cully从病理上发现高胱氨酸尿症和胱硫醚尿症患者早期即可发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七十年代初他又通过动物模型证实同型半胱氨酸血中蓄积可导致类似血管损害,八十年代人们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尤其合并高血压时更易受损,并且破坏血管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引起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3]。
  人类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关于CRP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4]。本研究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CR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治疗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5岁,平均51.5岁。取自愿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100名为对照组,所有对照组患者皆身体健康,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38-78岁,平均51.2岁。各组患者全都不存在其他的能够引起心功能损害的疾病,均未服用抗炎药物。
  1.2方法

  ①标本制备: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采集空腹时静脉血,4℃,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分装保存于-70℃冰箱备用。①Hcy测定:应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浓度。②CRP测定: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CRP浓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所有数据经过处理后,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以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Hcy、C-反应蛋白比对照组的Hcy、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Hcy、CRP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P<0.05,** P<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5]。
  近年来发现一些冠心病患者不存在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其中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占一定比例,尤其较年轻发病者,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近十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研究显示,10%的冠心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关,轻、中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4~6倍,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μmol/L则冠心病危险性男性增加60%,女性增加80%,相对危险性男性为1.6,女性为1.8,相当于总胆固醇每升高20mg/dL的危险性,因此成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Stampfer等人对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肌梗塞危险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1±4.0mmol/ml和10.5±2.8mmol/ml,P=0.03),位于高5%区间与90%以下区间的人群相对危险性为3.1(95%可信区间1.3~6.9)。Arnesen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2.7±4.7μmol/L和11.3±3.7μmol/L,P=0.002),血清Hcy水平每升高4μmol/L则冠心病相对危险性为1.41[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有一定关系,有人研究结果表明,单支、双支、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浆Hcy水平呈逐级上升趋势。并且与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狭窄≥99%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狭窄<75%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与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生存率、病死率有关[7]。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早于1930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在八十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过去CRP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假阳性和假阴性很高,影响了它在临床上的价值,而逐渐被临床所忽视。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更新,测定CRP的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使CRP在临床应用领域大大增加[5]。其在医学上的价值正得到广泛验正和承认。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血浆中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可达正常水平的500倍。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那些有高水平炎症反应的女性(CRP高于3mg/L),死于心肌梗塞和卒中的危险性,比高胆固醇血症者还高两倍。而且CRP高的人即使胆固醇水平不高,所面临的中风和心脏事件的风险也相当高。因此,有专家建议,定期进行CRP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疾病的潜在危险。如果检测发现CRP增高,应该引起警惕,控制饮食、适当减肥、戒烟和锻炼身体,可以明显降低CRP的水平。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随访病程。特别在炎症过程中,随访冠心病、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6]。本实验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二者既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主要危险因素。Hcy、C-反应蛋白的同时检测可以作为动态观察冠心病发展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余红,陆其兵,戴宏斌.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测定对不同心损害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28(4):357-358.

  [2]周新,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13.

  [3]Biasucci LM,Giubilato G,Gmziani F,et a1.CRP is Oris not a reliable marker ofischemia heart disease.Lupus,2009,14(9): 752-755.

  [4]Buse JB, Ginsberg HN, Bakris GL,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 Diabetes Care, 2007,30:162 170.

  [5]赵然,毕呜梓,张冬.全血微量白蛋白检测对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心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7(1):83.

  [5]刘燕,柳洁.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血胱抑素C相关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9(5): 436.

  [6]蒋红丽,曹国良.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 21(1): 5-7.

  [7]Boushey GJ,Beresford SA,Omenn GS,et a1.A quantitative as sessrnenl of plasma homocysteine as risk factor for V8scu1ar disease.JAMA,2005,274(13):1049-1057.

  [8]杨胜利,何秉贤.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