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胃肠术后肠内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

胃肠术后肠内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4-03-25浏览次数:19549

        对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行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胃肠术后肠内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50例胃肠手术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42~79岁,平均(55.1±3.2)岁。罹患严重肠炎、肾病、肝病以及合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患者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14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19例患者行结肠癌术,17例患者行胃癌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手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鼻十二指肠管的放置,手术进行过程中将该管置于Treitz韧带附近,相距20 cm左右。手术完成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处理,进行血糖水平控制以及水、电解质失衡纠正。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手术完成后首先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观察,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不存在严重贫血、发热和低氧症状,手术完成后第1~7天对其进行场外营养支持,依据为患者临床校正系数和基础能量消耗,三腔袋营养液输注为本次研究中的营养支持制剂,热卡20~30 kcal/(kg·d)(1 kcal=4.184 kJ),于2 h内完成输注,保持输入速度的匀速性,直至患者肛门排气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后开始进食,并对肠外营养用量逐步减少,直至患者恢复正常饮食[1]。对观察组患者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手术后首先根据患者临床校正系数和基础能量消耗情况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持续治疗1~3 d,之后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所用药物为EN,输注系统为EM,渗透浓度为250 mmol/L,肠内营养制剂能量密度为4 184.0 kJ/L,每500毫升中含有7.5 g膳食纤维,61.5 g碳水化合物,19.5 g脂肪和20 g蛋白质,于12~24 h内完成输注,保持输注速度的匀速性,手术完成后第4天输注1 000 ml,手术完成后第5天输注1 500 ml,手术完成后第6天和第7天输注2 000~2 500 ml。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用量和速度的调整,对营养液温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温度保持在25~30℃,为了降低患者腹痛和腹泻的发生率,需要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以免导致肠道痉挛或者肠道过快蠕动。为了避免鼻肠管发生堵塞,定时对鼻肠管进行冲洗,频率为1次/4 h,所用冲洗剂为20 ml温开水[2]。 
        1.3观察指标:对患者肺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以及大便性状、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等术后消化道症状以及其他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分别于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8 d对患者的C-反应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血浆清蛋白、体重、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等进行测量[3]。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体重均较支持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转铁蛋白以及清蛋白较支持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纤维连接蛋白以及前清蛋白均较支持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上升幅度小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实验室以及临床指标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3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2例患者吻合口瘘,8例患者肺部感染,观察组2例患者肺部感染,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患者行胃肠道手术后必须进行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以及肠内营养为主要的营养支持方式,患者消化道局部形成微循环障碍时,容易形成溃疡和肠黏膜萎缩,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丧失,增加通透性,导致肠内细菌易位,肠道营养支持能够使患者肠黏膜细胞功能和结构得到有效发挥并使完整性获得良好保持。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体重、转铁蛋白以及清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纤维连接蛋白、前清蛋白、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胃肠手术患者行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获得有效改善,并使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有效降低,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值得推广和应用。 
        4参考文献 
        [1]何明刚.胃肠道手术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22(20):144.

        [2]屈良辉.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便于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分析[J].健康必读,2011,29(23):118.

        [3]翁汉钦,何小玲,李富新.胃肠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9,17(3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