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久久为功 下好医改“一盘棋”

久久为功 下好医改“一盘棋”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22-09-07浏览次数:59
新一轮医改已推进10多年,地处西部的青海省始终保持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从落实国家提出的顶层设计做起,结合省情和地方特色,下好医改“一盘棋”,提升民生获得感。

“马快车稳”取得硬核突破
  援助青海医疗工作3年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专家陈水芳回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身上还留有高原阳光灼晒的印记。就在一个多月前,作为援青专家,陈水芳还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院长,当时他站在开阔明亮的门诊大厅自豪地说:“医院人气比以前旺了很多!”

  海西州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人来人往,人们已习惯了眼前现代化的服务环境和流程,迈着匆匆的脚步,踏着电动扶梯,走进不同楼层的各个科室。

  在该院影像诊断中心,一位正在阅片的医生指着电脑屏幕说:“这张X线片来自牧区。卫生院拍完片子,通过卫生专网传送至我们这里,急诊不超过半个小时、平诊24个小时内就可出具诊断报告。”如果该院的医生无法对片子作出诊断,还可以上传给省内外上级医院进行诊断,这得益于“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几个月前,家住海西州都兰县的扎西被持续的胸闷、咳嗽困扰。“当时就在家附近的卫生院拍了片子,显示肺部周围都是白泡,高度怀疑有癌变。”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扎西仍感到后怕。他表示,在卫生院拍的X线片被上传到200公里外的海西州人民医院,为求稳妥,该院的医生还与西宁市的专家进行了会诊,“一天后,肺结节无癌症的诊断结果就传了回来,这让全家人都免于担惊受怕”。

  “海西州的面积比浙江省还大,常住人口却不足50万人。地广人稀,这是青海省的特点。”海西州卫生健康委主任潘卫忠介绍,从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的“基本面”出发,当地医改“一盘棋”力求“马快车稳”,尽量缩短居民看病的路程,从而减轻整体医疗负担。

  过去,很多农牧区的居民习惯把卫生院当作药房,而县医院因能力不足对很多疾病束手无策。同样的情况,在一些市级医院也曾经存在。

  只有提升技术能力,才能及时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在省内外的大力支持下,海西州人民医院近年来取得一系列硬核突破。”陈水芳介绍,该院创伤中心已拥有5位掌握微创开颅手术技术的专家,大大降低了脑出血致死致残率;胸痛中心已培养两个有资质的专家团队,今年以来就完成介入手术70多例;成立了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及新生儿监护病房,改造了妇产科一体化产房并改进了围产期危重孕产妇评估、诊治与康复流程,有力地保障了母婴安全。

立足居民需求 下好每一步棋
  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让海西州人民医院在硬件建设上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医院几乎不存在差距。来自该院的数据也显示,门诊量和住院量年年递升,三级、四级手术占比逐年提高,今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名次进步了47位。

  “在地广人稀的环境中,每一项进步立足的是居民的需求,对应的是下好医改每一步棋。”潘卫忠举例,海西州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空气干燥,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易发高发地区,不少农牧民因为支气管扩张而有痰咳不出,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反复发作,很多患者不得不到外地寻医。为此,在各方支持下,海西州人民医院引入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培养医护团队。“仅此一项能力提升,每年就造福了100多名当地患者。”潘卫忠说。

  在海西州政府的支持下,海西州人民医院多年来以满足当地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广泛开展了无痛支气管镜、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等技术,还相继成立了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临床诊治中心,以及全国疑难病多学科专家会诊微信群。

  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海西州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增长到74岁,婴儿死亡率为9.18‰,孕产妇死亡率为15.7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31‰,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14.23/10万,均控制在国家和青海省要求的目标范围内。

  “从海西州看青海,从青海看全国,医改充分展现了‘一盘棋’的思路。”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援青)周明坚表示,这个思路的指向就是让所有人能够均等地获得卫生健康服务。青海始终把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作为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在改革进程中,先后取消了药品和耗材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各级医疗机构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同步推进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等改革。“这些规定动作落实的是医改的顶层设计和基本要求,层层传导,项项抓稳,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这些获得感表现为:在海西州人民医院,从今年年初到6月底,药占比为15.15%,植入性高值医用耗材执行国家集采中选结果后,耗材价格降幅平均达82%;在海西州,去年全州县域内就诊率达92.2%,医疗机构平均药占比为18.75%;在青海省,全省8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了远程会诊服务,全省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100个,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66.6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5.66%、74.72%。

扎扎实实 一年接着一年推进
  针对青海省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状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已启动实施高原病医学中心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合作共建4家高水平医院。借助医院优势,青海省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同时,在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重特大疾病省域内治疗能力。

  经过10多年的改革实践,青海省综合医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5.87%提高到2020年的11.97%,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由33.01%下降到24.9%,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3.96岁,各族群众的改革获得感逐步增强,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实际的医改之路。周明坚总结为“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服务水平明显增强、新的机制基本建立、群众得到实惠”。

  这也体现了青海省对医改的重视。据了解,该省县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占人员经费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村医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5万元,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市(州)级和省级公立医院人员总量比改革前分别增加了50%、44%、134%和225%,60%的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实行年薪制。

  “改革没有花架子,就是扎扎实实一年接着一年推进。”潘卫忠表示,海西州近年来财政支出压力较大,但对卫生健康的投入有增无减;从2019年开始,州政府累计投入7.56亿元用于专科能力提升、传染病救治体系、医疗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

  海西州财政局网站公示的“海西州人民医院2021年预算”显示,当年该院获得的财政拨款预算为6359.93万元,比2020年增加794.03万元。陈水芳表示,地方财政投入稳步增长、药品零加成切断以药补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现服务性收入增长,为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提供了条件,该院今年已完成10名同工同酬人员的聘用,缓解了人力不足的压力。“职工满意度增加明显,多年来没有出现因人员不满意现状而离职的。”

  随着援青任务期结束,陈水芳和同期的其他浙江专家已经回到了家乡,但工作仍在接续。据了解,自8月1日起,根据海西州的“点单”,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7家医院的9名专家组成新一批组团式援青医疗专家团,到海西州人民医院继续开展医疗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