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北京市基层卫生机构延时门诊惠及949.1万人

北京市基层卫生机构延时门诊惠及949.1万人

文章来源:全球医疗器械网发布日期:2024-01-18浏览次数:20
核心提示:为推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提质增效,本市以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改善服务体验为重点,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便民惠民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事关群众身体健康,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召开媒体沟通会,介绍本市基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成效和便民服务举措。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1至11月,本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1.3%、较2022年同期增长28.2%,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变化。随着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本市分级诊疗效果不断显现,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实惠。


社区卫生中心新增5个专病病种


近年来,通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点升级”建设,本市居民15至30分钟“医疗服务圈”织得更密更牢。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李君念介绍,2023年,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36个,较2022年分别增加12个和15个;农村地区规划设置村卫生室1766个;1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标准,完成建设社区医院36家;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人员4.57万人,较2022年增加2978人,核定编制增加5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和全科医生分别增加了2622人和668人。随着基层医疗力量不断增强,基层医疗服务点位持续加密,居民就医便捷性和获得感进一步提高。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也在持续提升。李君念介绍,本市大力推进基层专病特色科室建设,建立由三级及专科医院临床科室组成的培育基地,点对点指导基层开展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根据居民就医需求,新增了口腔牙周病、儿科、小儿推拿、中医痹症、中医脾胃病等5个专病病种,病种范围从2022年的7个增至12个。截至目前,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34家三级及专科医院的49个临床专业科室成为培育基地,全市1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专病特色科室297个。


建立全市统一“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


为用足用好优质医疗资源,北京搭建了全市统一“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全市医联体内三级医院至少提前2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30%以上号源,其中专家号不低于50%,910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拥有转诊权限。深化城乡“手拉手”,组织城市51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0个远郊区156家乡镇卫生院,探索开展“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截至目前,支援医院共派出帮扶人员2405人次;374支名中医团队每周到基层坐诊;55名退休医学专家每周下沉生态涵养区出诊带教,诊疗患者1.5万余人次。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本市从扩大签约服务覆盖、改善签约居民获得感、确保服务质量等方面出发,制定改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条措施,持续在保障就诊连续、主动服务、用药安全、畅通转诊上做文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家庭医生或团队6653个,较2022年增加703个,常住人口签约率42%,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


基层卫生机构实行“先诊疗后结算”


为推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提质增效,本市以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改善服务体验为重点,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便民惠民服务。例如,全面实施延时门诊和周末疫苗接种服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日延长服务至20点,周末正常开诊,2023年共提供延时服务门急诊949.1万人次,占总门急诊量的12.7%,周末提供疫苗接种29.2万人次。


针对用药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缺药登记、长处方服务,部分机构也通过巡诊、出诊、物流快递等方式送药上门,2023年累计提供缺药登记服务12.35万人次、长处方服务229.46万人次,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利的用药服务。


在就诊方面,结合居民现实需求,持续优化就诊流程,全部基层机构设置老年人友好服务窗口,“先诊疗后结算”实现全覆盖,部分机构积极探索“先检查后诊疗”模式,居民就医更加省时便利。在应对近期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救治工作中,基层接诊发热及呼吸道相关症状患者人次占比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