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1-11-22浏览次数:43635

作者:李秀萍,吴崇学,朱圣权,朱坤潮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人民医院乳腺科

  【关键词】 乳腺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由乳腺结缔组织和上皮成分混合组成的一类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约占女性乳腺肿瘤的0.3%~0.9%[1]。本院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共收治了14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患者,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8.4岁。4例患者<30岁,8例为30~50岁之间,2例50岁以上。左侧乳腺6例,右侧乳腺8例,均为单乳发病。合并纤维腺瘤5例,乳腺囊性增生4例,乳腺肿瘤手术史2例。病程2个月~16年不等。肿块大径<5cm 4例,>10cm 2例,其余8例肿块为5~10cm之间。患者主诉多为乳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6例患者出现了短期迅速生长现象。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分叶,边界清楚,质韧无粘连。伴有同侧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2例,皮肤浅表静脉扩张5例。手术前11例被误诊为乳腺纤维瘤或囊性增生症,占78.6%(11/14)。标本病理组织学分类:良性5例,恶性3例,交界性6例。

  1.2 治疗方法 14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乳腺改良术3例,单侧乳腺切除3例,区段切除6例,肿块切除2例。术后无辅助放疗或放疗患者。

  2 结果

  14例患者中,1例术后失访;13例患者随访2~11年,1例术后5年出现肺转移行单侧肺叶切除,2例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手术。所随访的13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无死亡。

  3 讨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中年女性居多。Buchanan等报道[2],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中位年龄在30~40岁之间。本组1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8.4岁,与上述报道一致。该肿瘤的病程长短不一,可达数十年之久,多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开始生长较缓慢,但常有短期内迅速倍增等特征。安军等[3]报道了2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具有上述特征者约占55.5%。本组6例患者具有此特征,但其中有2例是良性型,因此,该肿瘤的这一特征不能用于鉴别良、恶性病变。乳腺分叶状肿瘤位于乳腺腺体组织内生长,多为孤立较大的肿块,有分叶,呈圆形或卵圆形。因其呈膨胀性生长,保持完整包膜,对周围组织无浸润,所以,边界较清楚,与皮肤胸肌多无粘连,触诊时可有囊性感,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当瘤体较大时,可见表面皮肤菲薄光滑,略呈紫红色,皮温稍高,有明显的静脉曲张,可能与乳晕区慢性炎症或周围软组织硬化挛缩有关。

  乳腺X线钼钯摄片及乳腺B超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其局限性。本组7例术前乳腺B超检查,仅1例考虑为乳腺分叶状肿瘤,而乳腺钼钯摄片3例,无1例确诊。临床上,用针吸细胞学检查时,进针较困难,吸出物很少,涂片细胞成分亦少,常难以确诊。该肿瘤的确诊主要依据常规HE石蜡切片病理组织学检查。

  手术切除是乳腺分叶状肿瘤治疗的方法,但术式尚存在争议。有学者主张,一旦组织学诊断为乳腺分叶状囊肉瘤应立即行手术,但该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局部易复发,仅少数发生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也甚为少见,说明性手术往往过大。作者认为,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良性型往往也具有恶性型生物学行为的倾向,手术方式根据病理组织学分级来选择较为合理。对于良性型及交界性患者实施单一的肿瘤切除术,无瘤切缘2cm以上。对于恶性患者,宜行全乳腺切除术。如果术中发现与胸肌粘连,应将肿瘤基底部胸肌一并切除,一般无须进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无需放、化疗等辅助治疗。若肿瘤沿血道转移,可手术切除孤立的转移性病灶,并采用姑息性化疗[4]。

  【参考文献】

  1 沉镇宙,邵志敏.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6~68.

  2 Buchanan EB. Cystosarcoma phyllodes and its surgical management. Ann Surg, 1995,61(4):351~355.

  3 安军,曹铭谦.乳腺叶状囊肉瘤的36例临床分析.实用肿瘤学杂志,2002,16(1):59~60.

  4 李树玲主编.乳腺肿瘤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64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