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六季气候因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六季气候因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4-02-19浏览次数:20628

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季节、气候改变等过程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周期性变化。当人体调节功能失常,不能对自然界季节、气候变化等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有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与季节有关,多半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发病或加重。Grazio等[1]发现RA的发病方式与季节有关,突然发病多在春季,隐伏发病多在秋季,而夏季和冬季的急性和隐伏发病数基本相同。在中医学理论中,运气学说能体现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运气学说中对季节的划分采用的是一年“六季”的划分方式,这是古人在研究气候与疾病关系的过程中,针对具体地区气候特点,进行实际考察而得出的结论。笔者选取运气学说的适应地区之一北京地区进行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因RA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用“六季”为分类方法,探讨在同一地区有相同气候条件的RA患者住院人数的季节波动与六季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病案室,选择病例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人选标准必须是出院诊断的诊断为RA患者,且该患者为北京地区常住居民,共人选271例。按“类风湿关节炎病例调查表格”要求,由研究者本人填写相关内容.如患者人院的具体时间、发病节气、关节症状、人院后次理化检查结果、本次人院用药情况等:发现有问题的调查表如缺项、漏项时,返回病案室重新核查,根据原始病历进行补正,如病历确有问题不能采用的调查表予以剔除。
1.2气象资料 由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包括同期日平均气温(0.1℃)、平均气压(0.01kPa)、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0.1mm)、平均风速(0.1m/s)5项气象要素。
1.3六季划分方法 北京市地处华北地区,气候特点符合运气学说适应地域,故将全年气候自每年大寒日起记步,初气:大寒日至春分前日;二气:春分日至小满前日;三气:小满日至大暑前日;四气:大暑日至秋分前日;五气:秋分日至小雪前日;终气:小雪日至大寒前日12)。六气分别对应风季、温季、热季、湿季、燥季、寒季六季。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资料,对其人院日期进行节气分类,并按照上述六季划分法将其进行六季归类,统计42季各季人院人数,见表1。根据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同期日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计算42季各季气候平均值。在分析气温变化对RA患者关节疼痛程度的影响时,采用气温日变差[3]来进行研究。气温日变差为连续2d气温平均值之差,具体到本课题研究时将其日变差定义为:气温日变差=人院当日平均气温-人院前1d平均气温。对患者关节疼痛程度的划分,以患者人院后是否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为判断标准,服用者定义为重度疼痛,未服用者定义为轻度疼痛。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六季RA患者人院人数季节分布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六季之间人院人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峰值在温季(62例)和湿季(60例);谷值在风季(27例)。其中温季与风季、湿季与风季人院人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六季中RA患者发病人数多集中在温季和湿季,见图1。
2.2六季气候因素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温季气压的降低、降水量的增多、风力的增大可能是导致其发病人数增多的原因;而湿季气压的降低、湿度的升高、降水量的增多、风力的减小与其发病人数增多有关。见表2。
2.3气温日变差对RA患者疼痛的影响 根据气温日变差≥3℃或<3℃分为2组,结果显示当气温剧烈变化时(气温日变差≥3℃)对RA患者关节疼痛影响较大(P<0.05s),见表3。
3 讨论

3.1“六季”更替对RA发病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西苑医院RA患者人院人数有按季节分布趋势,其发病多集中在温季和湿季,运气学说把这两个时段分别称为少阴君火和太阴湿土,二者各有其特点:少阴“君火”司令之时,一般从公历3月21日前后起至公历5月21日前后,历时2个月,下括春分、清明、谷雨、立夏4个节气。清明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4日或6日,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北方地区已基本停止供暖。气候由暮春向盛夏过度,气候不稳定,天气乍寒乍暖,加之室内停止供暖,人们饮食起居稍有不慎极易感邪而发病。而太阴“湿土”司令之时,一般从公历7月”日前后至公历9月”日前后,历时2个月,下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4个节气。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自立秋至白露,气候仍然炎热,雨量充沛,加之风力较小,不易空气流通,使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固以太阴湿土之气为主。这一时期由于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即单位体积空气中的含水量)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RA患者易感受湿热之邪而使疾病复发或加重。
3.2RA发病与“六季”气候因素关系的认识 通过研究发现气候因素在不同季节可有共同的诱发因素,如温季和湿季发病人数都因气压的降低和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多;亦可因不同季节特点而有其不同的致病因素,如温季风力的增大是发病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而湿季发病人数的增多则与湿度和气温的升高密切相关。这提示部分气候因素在不同季节对RA发病的作用程度和敏感性上是有区别的。对于气候因素影响RA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多认为是由于环境气候因素的变化诱发某些易感因素及感染源刺激机体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从六季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温季的气候特征:气压偏低,风力较大,降水量增多,其中以风力的增大为显著。六淫之邪侵人人体每多以风为先导,与风合而为病[4]。风常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流感、柯萨奇等100多种病毒能通过气溶胶的方式引起疾病。这一认识与中医学“风为百病之长”的观点是一致的。风性开泄,既能使皮肤腠理疏松开张,又能使汗孔开合异常,卫气随汗外泄而耗损,以致营卫不和,抗邪能力下降,客观上,为他邪人侵创造了条件,故风邪又有引他邪人体的作用。温季风力偏大,雨量增多,气候不稳定,天气乍寒乍暖,风邪常与寒湿夹杂伤人,或流注肌肤经络,或痹着于筋骨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痹证,此即所谓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而湿季的气候特征:气压偏低,气温较高,降水量充沛,风力较小,空气湿度较高,其中以气温和湿度的增大为显著。中医学中的“湿邪”与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大气湿度有一定的联系。中医认为夏秋为暑湿当令,尤以长夏湿气甚。湿邪侵袭人体,易阻滞气机,留滞经络,甚至弥漫三焦。湿邪常与他邪混合致病,常见的是与热邪相因为病,湿热侵袭人体,可发生于各部,遍及脏腑、经络、肌肉等,且湿邪留着,黏滞难去,固定一处,造成病情迁延难愈。通过研究认为湿热之邪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影响RA患者:一是湿热邪气袭人容易引起机体全身或局部水液代谢失调,组织细胞含水量过剩,造成细胞或组织间隙水肿,渗出增加,使局部组织出现胀痛[5]。二是高湿环境可致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升高,从而导致血液出现浓、黏、凝、聚性质不同程度的增加,还可引起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ET水平明显升高,导致血管收缩强度加大,血液循环障碍,淤血形成[6]。三是湿热环境可导致免疫异常。申洪波:7]通过研究已证实湿热环境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可增强自身扩d本(IgA、IgM、RF、CRP、anti-CCP、APF、AKA、RA33以及VEGF、IL-l阳性细胞)的表达,使病情加重;且潮湿环境还与关节滑膜炎及周围软组织相关。张六通等[8]发现潮湿环境可引起滑膜细胞反应性增生、排列疏松、不规则;滑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关节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3.3RA的预防 中医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如《素问》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金匮要略》亦提出“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要预防疾病,人们必须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使之符合阴阳变化之道。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RA进行预防:首先,应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阴冷的地方尽量少去,所谓“避风寒,慎起居”。其次,在春秋过渡季节要做到“春捂秋冻”。北京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秋季节室外升温和降温速度较快,室内气温变化远远落后于室外,因而使室内外温差达到了十分显著的程度。这样,春季从室外(特别是温热的阳光下)走进室内,室内冷于室外,如果不添衣春捂,RA患者的关节极易受凉而发病。秋季情况则相反,进屋要少穿衣,即“冻”。后,要注意保持居室温暖和干燥,给关节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减少疼痛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Grazio S,Jajic Z,Jajic I,et al.The mode of onse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J].Reumatizam,1995,42(2):1-6.

[2]常立果.运气学说“六气”在气象医学中的价值[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38.

[3]夏廉博.医疗气象学[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4:21.

[4]郭蕾.论开展六淫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7):548.

[5]邓中炎,徐志伟,陈群.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214.

[6]秦鉴,金明华,吴国珍,等.高湿环境对大鼠血液流变学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3):211-215.

[7]申洪波.寒湿及湿热环境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表达特征的试验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68-133.

[8]张六通,梅家俊,黄志红,等.外湿大鼠关节、肺、大小肠和肝病理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