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技术前沿 > 我国进入“不开胸”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时代

我国进入“不开胸”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时代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发布日期:2014-06-06浏览次数:17915

       6月3日,随着第80例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人工生物主动脉瓣膜,经过导管在国家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的成功植入,我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治疗开启了新时代。据我国心脏病专家高润霖院士介绍,这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的意义是,次研究了国人瓣膜病在发病特点和病理形态存在的巨大差异,是真正的中国科技创新。 
       3日下午,一位有脑出血史、晕厥史,还伴有呼吸衰竭的79岁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当天下午患者就开始吃饭。这是我国个经导管瓣膜病临床试验项目的后一例手术。而该临床项目的完成开启了我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不开胸”治疗的新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心内科专家高润霖院士解释说,心脏中有四个瓣膜,就像一道道门户,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主动脉瓣就是血液通向全身的“大门”,一旦它出现严重狭窄,血液就无法被顺利输送到全身,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患者会出现乏力、反复的胸痛或胸闷,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是猝死。 
       “以往人的心脏瓣膜出了问题,都要开胸手术切除破损瓣膜,植入新的人工瓣膜。”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跃进教授指出,近年来,不能常规开胸手术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可以做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置换瓣膜。虽然介入换瓣膜是个微创手术,但对技术要求很高,我国2010年才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目前全国只有几个大的医疗中心能完成这项微创手术;此外,人工瓣膜和其他医疗器材研发相对滞后,也是我国不能大规模应用这一技术的原因之一。 
       为了能让更多高危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得到治疗,我国将用于微创治疗的人工瓣膜的研发列入了“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该项目由高润霖院士组织实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作为组长单位,联合多家知名大医院组成了强大的科研团队,终研发出了国产的心脏瓣膜。课题组人员还发现国人瓣膜病在发病特点和病理形态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巨大差别,进一步证实自主研发国产瓣膜的必要性。 
       “这一临床试验,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VENUS-A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装置,主要用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外科不能手术和高危患者。”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吴永键教授介绍,项目共入选80例患者,年龄大的92岁,20%以上超过85岁。“目前已全部完成手术,其中成功77例,在国际上处于较好水平。” 
       吴永键表示,这一项目也创造了从瓣膜评价到介入操作的技术路线,这表明今后介入换瓣膜有望在全国多家医院大规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