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中山胸部微创论坛 | 蔡修宇教授:免疫治疗时代之早中期肺癌围手术治疗现状与方向

中山胸部微创论坛 | 蔡修宇教授:免疫治疗时代之早中期肺癌围手术治疗现状与方向

文章来源:健康界发布日期:2022-05-28浏览次数:53

术前、术后、“夹心式”围手术期方案如何选?


蔡修宇教授:目前肺癌围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主要包括术前新辅助的CheckMate 816、术后辅助治疗的IMpower010和围手术期的LCMC3、DADIM、NEOSTAR研究等。对于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个人更支持术前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可以更好地特异性激活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系统。


术前患者的淋巴结未行清扫,对于未清扫过的淋巴系统,免疫系统激活后,人体天然屏障被激活,信号通路“通顺”。IIB-IIC期患者,除了手术切除原发灶,还要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若这类患者术后接受免疫治疗,从原理上说,淋巴结被清扫了,信号通路“不通顺”,T细胞可能无法到达肿瘤部位。因此,术前免疫治疗更可行。


我们团队有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早期患者接受系统淋巴结清扫的预后反而更差,淋巴结清扫后人体失去了“天然屏障”,术后接受免疫治疗有可能影响疗效的发挥,即淋巴结被清扫之后,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可能会减弱。


但术前免疫治疗的劣势是有可能会产生免疫性肺炎,免疫相关毒性可能会导致手术延迟或取消。例如,对于IB期患者,不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本身手术率已很高;临床实践中,IB期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新辅助治疗仍需探索,若IB期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有可能会失去手术机会。因此,有多项研究正在探索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例如IMpower010和KEYNOTE-091。


术后免疫治疗的原理是,当肿瘤开始产生的时候,体内已经激活特异性杀伤肿瘤作用,术后加入免疫治疗可继续放大杀伤肿瘤信号。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若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或主要病理缓解(MPR),术后进行维持免疫治疗,需要维持1年还是2年仍需要更多研究数据的支持。


围手术期单药或是联合如何选择?


蔡修宇教授:目前研究显示,免疫单药的疗效明显低于联合治疗,因此更进行联合治疗。外科医生更希望IIIA期N2患者能降期,并能接受手术治疗,单用免疫治疗有效率不是很高,而且短时间内患者有可能会从IIIA期进展为IIIB期,有可能成为不可手术患者。所以,对于这部分IIIA期偏晚期患者更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外科医生会有空间进一步手术治疗。


而对于IB期患者,个人认为可以使用免疫单药治疗,即使2~3周期后复查发现免疫治疗无效,患者仍会处于可切除范围之内,临床实践中,对于不同分期患者会有不同的治疗选择。 


围手术期治疗仍需生物标志物指导


蔡修宇教授:晚期患者的PD-L1和TMB生物标志物也可用于指导早期患者的治疗,不同之处在于,晚期患者可以以此鉴别是否有效,而术后辅助治疗的“病灶”已切除,临床上只能根据经验或者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或循证医学证据,这是新辅助或辅助免疫治疗与晚期患者免疫治疗的大区别。


个人认为,在EGFR敏感突变患者、ALK患者或LKB1突变患者中,免疫治疗的有效率可能会较低,还有可能还会增加毒性,这些可归类于负相关生物标志物,还有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RD),有可能助力临床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术后免疫治疗或辅助TKI治疗。


术后患者是否需要检测MRD或ctDNA,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是否需要免疫治疗仍需探索。例如IB期患者中,术后MRD是阴性,这种患者就不应再接受术后免疫治疗,术后免疫治疗可行,但不可能针对所有人群,未来,生物标志物帮助识别哪些患者可获益于术后免疫治疗仍是关键。


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的治疗周期


蔡修宇教授:目前的临床试验中辅助治疗为2~4个周期,3个周期居多。与晚期疾病不同的是,晚期患者一般治疗4周期后需要评估疗效。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更强调的是,需要短期内评估是否有效,特别是使用单药的患者,因此,新辅助治疗使用1~2周期就要进行疗效评估。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后续可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的“节点”较为重要。


新辅助治疗是否对手术产生影响?


蔡修宇教授:目前临床研究中都没有提到免疫治疗会增加手术难度。在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会讨论手术粘连的问题,手术粘连可能与患者本身状态相关,也可能与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效果更好,才会产生粘连相关。肿瘤患者达到pCR或MPR之后,粘连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临床研究一般都会筛选优质患者,而临床实践遇到的患者人群可能有临床研究有一定差别,因此临床实践中手术难度可能会加大,有时很难判断是新辅助免疫治疗还是新辅助化疗引起的手术问题。


临床实践中,目前的做法是,新辅助免疫治疗后4~6周再接受手术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要6~8周接受手术治疗。4~6周之后,手术之前需要仔细评估各项指标,需要重点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皮质醇状态、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心脏酶学指标包括肌钙蛋白等。例如,甲减可能对于肿瘤内科医生的治疗无影响,但对于外科医生来说,甲亢、甲减都可能在手术中威胁到患者生命,从内科角度无影响的某些并发症可能会成为外科手术的致命点。


免疫治疗时代,IIIC期患者有希望能接受手术治疗


蔡修宇教授:IIIC期患者目前的标准治疗是同步放化疗。在传统化疗时代,IIIC期患者很难转化为可手术状态,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过加入新辅助免疫治疗之后降期的患者。在当今免疫治疗时代,加入免疫治疗后可使患者降期至IIIA,意味着IIIC期患者又有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目前吴一龙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将来可能会给出答案。


PACIFIC研究已改写了局晚期肺癌的指南,PACIFIC研究入组一部分EGFR突变和ALK突变患者,对于这部分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还是PACIFIC模式更好,需要进一步探索。


未来,IIIC期患者的治疗是重要的领域,新辅助治疗后需要多学科参与、MDT讨论,这部分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之后,有可能会降期,需要经MDT讨论是否能接受手术治疗,可手术患者手术治疗,不可手术患者再进行同步放化疗+巩固免疫治疗(PACIFIC模式)。


人工智能可能助力pCR检测标准化


蔡修宇教授:不同医生判断pCR或MPR的差别较大,pCR的病理标准化(免疫组化法)是研究者们一直的探索方向,临床中有时很难判断是完全缓解或是缓解了90%,人工智能可能是未来方向,会地进行数值上的判断,例如,它可能会更准确地发现在固定视野内,细胞凋亡或坏死细胞的数量,人工智能可能更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