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脑外伤并发脑梗死21例CT表现分析

脑外伤并发脑梗死21例CT表现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12-10浏览次数:22615

   作者:耿文芝 作者单位:云南省澄江县人民医院,652500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CT表现及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CT检查均为发现脑梗死样CT改变,1d后复查CT发现相应血管血管供应区出现扇形或楔形与不规则的低密度影者15例,基底节内囊区出现小片圆形、椭圆形低密度影6例。结论 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复杂,需要多次复查头颅CT并仔细比较动态改变,才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关键词】脑外伤,脑梗死,CT

  脑外伤是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其有可能出现脑梗死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如过漏诊,易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为避免漏诊,笔者回顾性分析21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其CT表现和发病机理,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之间收治的21例确诊为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男16例,女5例;年龄在17~79岁之间;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3例,坠落伤4例,跌伤3例,砸伤1例;行检查时间为致伤后2~72h之间;入院时神志清醒者9例,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肢体偏瘫者15例,失语者4例,癫痫3例,仅有头痛、头晕、呕吐者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2分以上者5例, 8~12分者4例,8分以下者12例。
  1.2 方法 CT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美国GE单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选择10.0mm×10.0mm,自OM线起始向上扫描至颅顶,512×512重建矩阵,10d内根据病情复查。
  2 结果

  所有21例患者扫描均为发现梗死灶,有原发性颅脑损伤15例,其中硬膜外血肿7例,脑挫裂伤4例,硬膜下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1d~7d后复查CT,发现表现为相应血管血管供应区出现扇形或楔形与不规则的低密度影者15例,其中梗死位于大脑前动脉供血区7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4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2例,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1例,豆纹动脉供血区1例。余者6例CT表现为基底节内囊区出现小片圆形、椭圆形低密度影,其中豆状核内囊区2例,内囊区2例,尾状核区1例,单纯豆状核区1例。
  3 讨论

  3.1 发病机理 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理较多,尚无统一理论,主要包括:①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血管,致使其破裂、断裂而出血或血管夹层分离、内膜剥离或血管痉挛,进而使供血区域远端发生缺血样改变,本组5例患者考虑此为主要原因;②外伤后颅内出现血肿或脑组织水肿造成颅内压升高,可压迫周围血管,影响脑静脉回流和脑动脉供血,可使脑血管内形成血栓造成缺血样改变,本组7例患者考虑此为主要原因;③脑外伤后为治疗颅内高压预防脑疝而使用降颅内压治疗时,可能造成颅内低灌注诱发脑梗死;④头部受到外伤刺激时机体应激反应增加肾上腺素、血小板的释放,而造成血液中含有大量新生血小板,而临床治疗脑外伤出血时应用的相关止血药物可增强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处于高粘度状态,而脑组织本身凝血因子也较多,易造成脑梗死;⑤颅内压的大幅度波动促使本来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析出而造成气体栓子,阻塞血流,导致缺少侧支循环的小血管发生栓塞,多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1];⑥脑外伤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后,被压迫的脑组织、血管骤然复位,可损伤血管壁,多出现面积较大的梗死。各种机制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终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3.2 CT表现 近年来随着医学进展,将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影像学进行分型,提高了临床诊治效果。其主要分为5个类型[2]:I型多见于婴幼儿,主要与其机体发育不完善血管易破裂而形成血管内膜损伤有关,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近深部脑白质;II型病灶多发生于分水岭区或单个脑叶, 可波及髓质和皮质,多呈楔型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 多并发脑挫裂伤或颅内出血;III型病灶多为波及多个脑叶的大面积脑梗死,但未累及枕叶及颞叶后部,占位效应明显,预后差;IV型病灶多为累及多个脑叶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V型病灶主要位于小脑与脑干,破坏大脑皮质与脊髓、小脑的联系通路,影响脑干内低级反射活动中枢,预后极差。脑外伤患者行CT检查需警惕可能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征象有[3]:①检查发现严重的颅内血肿;②脑水肿严重,占位效应较明显,甚至有发生脑疝趋势;③脑实质受到骨折片的直接损伤;④有严重的脑对冲伤。由于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各种发病机理逐渐作用,通常伤后2d以后开始表现,因此,脑外伤手术后应及时复查CT,如发现超出手术范围的大面积低密度区或在CT影像改变区域以外出现新的边界较模糊的点、片状低密度区,其周围出现大面积低密度区等表现可考虑脑梗死可能[4]。
  3.3 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较轻的脑外伤后脑梗死应结合患者年龄、既往史等鉴别,以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CT表现与脑水肿相似,但多次复查发现低密度影消失较慢者多为脑梗死。此外,患者是否有头颅外伤史、外伤前后有无偏瘫、失语等症状、治疗期间是否有迟发性偏瘫等也有助于鉴别外伤性脑梗死。
  总之,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复杂多样,相互影响,CT检查多不能发现明显征象,需要多次复查并结合临床症状才能确诊。临床医师需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观察病情,及时复查CT并仔细比较动态改变,才能明确,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冯永恒,刘超,常正伟,等.外伤性脑梗死30例CT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1822-1823.

  [2]张永生,李威.外伤性脑梗死47例CT诊断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7):768-769.

  [3]马剑平.38例头部外伤并发脑梗死的CT早期征象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2):59-60.

  [4]张剑,杨学俊,王新辉,等.外伤性脑梗死25例CT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