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中成药集采常态化已成定局,四大细分赛道仍被看好

中成药集采常态化已成定局,四大细分赛道仍被看好

文章来源:贤集网发布日期:2022-09-08浏览次数:49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宣布启动中成药带量采购,将对84个中成药“开刀”。


这意味着,继湖北、广州、山东等地开展中成药集采联盟后,北京也向着中成药“磨刀霍霍、蓄势待发”。


中成药市场变局未定,很快便传导至中成药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中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离职,且越演越烈。


中成药集采常态化已成定局,中成药企业如何穿越阵痛周期?


集采“试炼场”


被频频提及的药圈热词中,一定离不开“集采”二字。


随着4+7集采后,国内已经陆续开展了八次集采(第六批为胰岛素专项集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药企纷纷降价争夺市场,“地板价”屡见不鲜,大品种的竞争异常激烈。


从整体来看,八次集采以来,中选品种平均降幅基本稳定在50%,已为地区/全国一年节约药费1188亿元。




数据来源:上海药事所

制图:药智网


医保控费大势所趋,仿制药“试炼场”舒适区已荡然无存,转而将目标盯准创新药时,发觉创新药变现之路也异常艰辛。


“像一类新药的创新型公司,如果没有大公司输血,形式也相当严峻。”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药智网说道。


集采风云轮番上演,目标是什么?阵痛还需持续多久?范围还要扩展多广?灵魂三问掷地有声,但未有答复。


庆幸的是,随着集采模式、体系和规则的不断完善,如今的集采早已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


集采常态化发展下,市场已逐步回归理性,从前几批集采平均降幅均在50%以上,到第六批(胰岛素专项)、第七批集采下跌至48%足以论证。


21个国谈药品调出“双通道”,中成药占一半


9月1日,江西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动态调整部分谈判药品分类管理类别的通知》,涉及52个国家医保谈判药品。


从公示内容来看,富马酸伏诺拉生片、艾托格列净片、阿利沙坦酯片、热炎宁合剂等21个产品将被调出省内“双通道药品”名单。江西省医保局一周前公示,称调整是依据“我省谈判药品分类管理原则,结合部分企业申请”。


“双通道”政策,是国家医保局为了解决谈判品种“进院难”、患者“买药难”而专门设立的。各省市多挑选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谈判药品进入“双通道”管理,并根据情况动态调整。


江西已经不是第一次开展双通道药品调整,至今已经调整过五六次。不少药品调出双通道,又是为何?


江西对国谈药品定为ABC三类管理,其中A类按高比例报销;B类由患者自付10%后,再按高比例报销,C类为不纳入“双通道”管理范围,按照国家医保乙类报销。


从这次的公示内容来看,23个药品涉及 “双通道”管理范围内的调整;另外29个药品中,8个是调入,21个为调出。


调出品种中,中药占了一半以上,包括因进入陕西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引发热议的热炎宁合剂、2021年提交中药保护品种申请的的西红花总苷片等13个产品。





值得提及的是,调出名单中的芪黄通秘软胶囊、降脂通络软胶囊、丹灯通脑软胶囊三个产品都源于同一家药企——神威药业,且都是其创新品种。


神威药业集团是以现代中药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曾入选“2021年度中国中药企业前20强。其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芪黄通秘软胶囊、降脂通络软胶囊及丹灯通脑软胶囊期内营收额分别为3063万元、1663万元以及1397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9.2%、114.4%和110.5%。


不过,好景不长,降脂通络软胶囊曾在去年年末出现在重庆医保剔除药品名单中,并已于今年年初起停止医保报销。预计今年年底,将在全国整体退出医保目录。


神威集团以注射液、中药配方颗粒等业务见长,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各类软胶囊产品在神威集团的收入占比为15.04%。如果降脂通络软胶囊退出医保,依托神威在终端销售领域的布局,预计不利影响将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江西“双通道”调出品种中不止一款被剔除出医保目录,云南腾药制药的心麦隆注射液也是退出医保品种。


中药阵痛期将至?


既然化药可以挤掉医药行业灰色利润、减少医保基金支出,实现医保腾笼换鸟的目标,为何中药不能?


答案是肯定的。


而这一点,已在国采相关政策中明确:带量采购没有禁区。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湖北、广东、山东等地先后开展中成药集采。


其中,北京集采84个中成药、湖北等19省中成药集采76个药品、广东等6省中成药集采53个药品、山东中成药专项集采67个药品,共计品种达200+以上。


“可以看到,跟化药集采发展趋势较为相似,中成药集采联盟等区域性集采,或为国采前哨。”罗志波博士说道。


一场关于中药集采的风暴将至,谁也不能幸免,而这已经传导到中成药药企职场变动上。


据药智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30位中药企业的董事长、董事等高管主动辞职。


中药企业高管离职名单



数据来源:赛柏蓝、新浪医药

制图:药智网


综合来看,大部分的高管离职原因为“个人原因”,而这波离职潮实则是中药领域形势的重大变革:


或代表了中药药企的业绩差强人意,或是中成药企企业转型和高管个人发展空间相背离等深层原因。


集采形势下,中药阵痛期将至。


如何穿越周期?


从 “局部试点”到“全国推行”,集采在国内一路高歌猛进,中成药也将风雨欲来。


利润急剧缩小、企业融资困难、管线研发放缓……中成药企业如何穿越周期,遇见清晨第一缕曙光?罗志波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聚焦产品管线,加大研发创新。中成药“躺赢”的日子已然不多,药企要聚焦研发管线的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果断放弃竞争力弱的产品,集中精力研发运营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


其次,全产业链布局。在产品足够好的情况下,成本端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中成药集采下长期获益。比如布局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器械研发基地等,上下游皆有涉猎。


再者,积极发展院外市场。集采常态化趋势不可逆转,除了院内市场外,中成药企业也应积极拓展院外市场,打造延伸市场的新方向,转移部分主战场提前布局。


产品差异化创新永远是核心竞争力。无论是行业环境,还是资本市场,已经草木皆兵,但产品差异化创新是企业活下去的核心竞争力不会变,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状态不会变。


随着集采的深入推进,医药生态圈正经历深刻历史变革、重塑市场格局,药企须得积极参与、全面布局、主动出击,赢得这场“拉力赛”。


四大细分赛道被看好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推进,医保支付向中药倾斜,以及老龄化加剧,居民消费升级,中医药市场前景普遍被业内看好,认为未来中药行业大有可为,看好中药创新药、中药OTC、中药配方颗粒、中医连锁四大细分赛道。


中药创新药


中药创新在国家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多重政策利好以及集采不断倒逼下砥砺前行,获批品种数、申报上市品种数及申报临床品种数不断增加。仅在今年7月,已有2款中药1类新药提交临床申请。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新版中药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中药1类新药的申报呈现井喷的态势,至今已有超过80个品种(含原料药,下同)提交临床/上市申请,其中9个已获批生产。


十四五规划强调了重点领域攻关,同时,加强中医医院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协作,业内认为有利于中药创新药企业丰富其创新资源,加快新药研发进展;另外,优化中药制剂注册管理、加快收载方剂的关键信息考证有利于加快中药新药的审批流程。业内预测,未来拥有创新药的中药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中药OTC


相对而言,品牌OTC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且受益于消费升级、品牌OTC集中度提升等,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品不断提价,有望持续稳健增长。不过未来OTC市场竞争激烈,业内认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是产品推广关键的要素,重视品牌建设、积极向线上转移的企业有望拥抱更多机遇。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携带方便、服用简单、疗效的特点,近年来愈来愈受消费者青睐。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度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约502.59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预计为533亿元。业内预计未来行业规模有望继续突破。分析认为,该赛道相对于中药饮片具有不小的优势,随着试点工作的结束,配方颗粒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快速放量。


中医连锁


中医诊断和治疗服务属于中医大健康中的重要业务板块,未来需求庞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医诊断和治疗服务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3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8.2%。证券人士认为,十四五对于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诊所给予鼓励态度,建议关注开展中医诊所的中医连锁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