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银杏内酯注射液卒中小课堂: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银杏内酯注射液卒中小课堂: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文章来源:健康界发布日期:2024-03-23浏览次数:6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由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显性脑血管病及非显性脑血管病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综合征。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痴呆的第二大常见病因,约占全部痴呆的20%,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可控制患者痴呆的发生,甚至达到临床治。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因大、小血管闭塞或低灌注引起急、慢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常见的一大类,研究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银杏内酯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天然药物,相关基础研究证实,其还对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认知障碍、抑郁症等神经功能异常具有调节作用。动物和体外研究证实,银杏内酯注射液调节认知功能的机制可能是改善血管功能、抗氧化应激、抗神经元凋亡等。

有研究拟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观察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旨在评估银杏内酯注射液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与脑血流减少密不可分,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却可能并不因脑血流状态的改善而得到缓解。因此虽然恢复脑血流通畅是治疗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基本原则,但有效改善认知功能的治疗手段却亟需进一步研究。

近年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即使通过介入手术或药物等手段使责任血管再通或有效延缓血管病变的加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却并不能得到的改善,而这也是目前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及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此外,在临床也发现运用胆碱能药物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并不理想。这些临床现象可能是因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血管堵塞导致的脑组织缺氧带来的神经损伤,即使恢复责任血管的通畅或使其他血管代偿供应病变脑组织,其病变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等病理改变也不会因血流恢复通畅而得到逆转。因此,在病变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中发现有针对性的治疗靶点可能是改善患者认知障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