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3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3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6-27浏览次数:27239

   作者:夏光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江苏,镇江,21231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0例不同类型的急性U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急性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左心衰竭、4例急性肺栓塞。依据病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冶疗。结果:7例急性U绞痛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7.5%,11例急性U肌梗死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1.7%;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得到迅速纠正,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症状好转。结论:对急性心血管患者应该做到尽早预防,尽早发现、尽早确诊,这样才可以有效治疗,从而不断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 急性心血管;临床治疗;观察

  心血管疾病是来势凶猛,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和短暂性特点,该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血管(动、静脉、微血管)以及心脏等在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管和组织,心血管疾病可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实践证明与动脉硬化有一定关系。比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绞通、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以及肺栓塞。
  下面,对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0例不同类型的急性U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0例不同类型的急性U血管疾病患者:(1)8例急性心绞痛,男患者5例,女患者3例,大年龄在75岁,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56.9岁;(2)12例急性心肌梗死,男患者9例,女患者3例,大年龄75岁,小年龄45,平均年龄64.7岁;(3)6例急性左心衰竭,男患者4例,女患者2例,大年龄75岁,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61.3岁;(4)4例急性肺栓塞,男患者3例,女患者1例,大年龄89岁,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62.3岁。
  1.2 临床表现 (1)急性心绞痛: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病情的发作特点、生理体征,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年龄,有效排除其它原因所导致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前区、颈部左肩部以及上腹部呈现紧缩性、压榨性绞痛样或者窒息样感。(2)急性心肌梗死:绝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失调,而且大多为交感神经亢进性前壁梗死,患者的U率可增快至100次/min,血压可升高至160/100mmHg。若患者的心压明显降低则心排血量也明显降低。副交感神经亢进可以导致患者下壁的心肌梗死,此类患者心率减慢<60次/arin,并且血压降低,收缩压 1.3 治疗 (1)急性心绞痛: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给予患者l0mg 阿托伐他汀,一个疗程为28d。(2)急性心肌梗死:首先对患者进行纠正心律失常以及扩张冠脉、吸氧、镇静、止痛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实施溶栓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注射5O万U尿激酶,30m后再静脉注射100万U,并且给予患者口服300g肠溶阿司匹林,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索4100U。(3)急性左心衰竭:在临床治疗中首先指导患者坐位,双腿下垂,之后帮助患者纠正缺氧,实施镇静治疗,快速利尿、强心,并给予血管扩张剂。(4)急性肺栓塞:本研究组有1例患者行无创通气,1例患者行溶栓治疗,还有2例患者为抗凝治疗。
  1.4 疗效评定。显效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在静息时心压和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者基本大致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在静息时心电图异常有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各项指标加重。
  2 结果

  本研究组7例急性U绞痛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7.5%,11例急性U肌梗死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1.7%;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得到迅速纠正,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症状好转。不同类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疗效见下表。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全世界有25%的人口受到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困扰和威胁。中国每年大约有260多万人因心血管病而死亡。临床实践证明心血管疾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吸烟和饮酒,摄入热量过剩,不科学饮食以及缺少运动等,另外,糖尿病、肥胖以及高血压或者高血脂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心血管疾病的病程以突发性致死或致残的后果结束。在短时间内可能会直接患者致命的急性心血管病中,主要是以以下急症为主,即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程和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突发性恶性心律失常,而且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都在院外突发心血管病,若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就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为了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就必须做到尽早预防,尽早发现、尽早确诊,这样才可以有效治疗,从而不断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李明辽,赵飞文,张永伊,等.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观察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6(2):143—144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 顾大春.124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中国临床医生,2010,31(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