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亚低温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亚低温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文章来源:作者:张建平,邵福丽发布日期:2011-01-22浏览次数:58289

【关键词】 脑出血;亚低温治疗;护理

近年来临床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中出血量大的患者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为避免或减轻脑损伤及对脑功能的影响,提高存活率,术后多采用亚低温治疗,又称人工冬眠疗法。我科除采用传统的降温方法同时还使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约占1/3,病死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位,它是高血压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经保守治疗,仍有一些患者死亡,但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及减少并发症。对于入科手术后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降温前患者肌注冬眠合剂,待患者进入冬眠状态时,调节降温仪值在33 ℃~34 ℃将患者放在降温仪上。根据肛温情况不断调节降温仪的温度。同时还可以在肘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敷上冰袋

2 护理

2.1 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的重点,治疗是否有效一般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在使用颅脑降温仪治疗前,应用冬眠合剂使患者进入冬眠状态,各种反应减弱或消失后再行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1.0 ℃~1.5 ℃/h为宜,3~4 h可达到治疗温度,降到预定温度后注意保持温度恒定,应随时监测体温,若体温控制在36 ℃,则治疗效果佳。若体温低于28 ℃会出现室颤,则减少冬眠合剂的量,必要时也可停止用药并给予保暖措施。亚低温治疗时间以2~10天为宜。患者复温时,应先撤去颅脑降温仪及冰袋,逐渐减小冬眠合剂的量,升温速度不宜过快,采取自然升温,保持24 h体温上升1 ℃~2 ℃,缓慢升温有助于病情平稳过渡,避免复温过快出现反跳热等并发症导致治疗失败。

2.2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亚低温治疗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的各种反应减弱,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要做好患者口腔、皮肤、泌尿系统的护理。勤翻身、拍背、四肢功能锻炼,以防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

2.3 加强生命体征及循环系统观察 亚低温治疗保护脑组织,可以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但也会掩盖病情变化,必须24 h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和体温变化,正常情况下患者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正常,脉搏稍慢但节律整齐,反之则提示病情变化,随时做好保暖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

2.4 呼吸系统护理 由于冬眠合剂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呼吸频率较缓慢,节律整齐。如呼吸频率、节律发生改变,指甲发绀等缺氧表现要及时给予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吸痰后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点头样呼吸,说明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应立即停止使用冬眠合剂。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或行机械通气。

2.5 神经系统观察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必要时可给予脱水或激素治疗。

2.6 复温护理 当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内后,先撤去亚低温治疗仪,再减冬眠合剂的量,后停用。如突然停用会使机体不适应而致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加盖棉被或给予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

3 讨论

3.1 优点 (1)有助于维持温度的恒定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状况。比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出现随着冰袋的溶解,对热的吸收能力下降,患者体温会有所升高,脑温出现波动,不利于病情恢复。(2)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冰袋、冰帽等降温多敷于患者大动脉处,为了维持有效的降温效果,要经常更换冰袋、冰帽内的冰块,特别是夏天,既费事又费力,降温效果还不理想,使用治疗仪不但温度恒定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3.2 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高龄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派专人护理。(2)严格控制降温和复温速度,在体温降至正常时,维持2~3 h再继续降温或进行复温。降温控制在32 ℃较安全,如出现寒战说明降温过快。复温过快易出现颅内压反跳骤升或酸中毒等。疗程不宜太长,一般治疗时间在2~7天,长不超过10天。长时间亚低温治疗会加重脑组织的损坏,还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等。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观察并维持平均动脉压10.6 kPa,以保证心肌供血,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保证营养的供给。

经过临床实践,使用普通冰袋、冰帽物理降温和应用亚低温治疗仪二组对照,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的耗氧量,减轻心脑负荷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从而可以降低脑出血开颅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