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1-09-26浏览次数:46478

 作者:苏丹红,欧阳萍,陈怀玉,赖雪辉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30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社区干预思路。方法 将社区确诊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干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压、体重指数等生物学指标和糖尿病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生物学指标与糖尿病生活质量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促进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是糖尿病社区二级预防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许多病人对糖尿病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指导,使血糖水平控制的不够理想,以致并发症过早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在糖尿病治疗中,健康教育干预被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笔者于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社区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逐步改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社区居住的已确诊的T2DM患者168例(根据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外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年龄60~75岁,病程3~23年。按照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随机分为干预组83人,其中男43人,女40人;对照组85人,男43人,女42人。

  1.2 方法 对参与观察的患者都详细记录与病情相关的所有信息。对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服药外,还采取以下措施:①定期举办学习班:2个月一期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饮食、运动的重要性,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等,并给予心理生活指导,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②针对性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重点对饮食、运动、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加强对糖尿病合并症的预防和血糖的监测。③社区咨询服务: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宣传糖尿病有关知识,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单,现场接受有关糖尿病健康问题的咨询,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④示范性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的技术,进行详细的演示,并让病人亲手练习操作,检查是否掌握,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如胰岛素的注射技术、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及血糖检测技术等。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根据理想体重合理控制总热能〔3〕,每周称体重1次,根据体重不断调整食物摄入量和运动量,直至实际体重恢复至接近理想体重。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饮食均衡,应该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以保持血糖的平衡。主食提倡采用粗制米、面和杂粮,限食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激凌、含糖饮料等。提倡多食用绿叶蔬菜、豆类、根茎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少吃肥油、花生、瓜子等含脂肪丰富的食物以及动物内脏、奶油、香肠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选用鱼、禽、奶、豆类等优质蛋白质,伴有肝肾疾病者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食物多样,进餐一定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喝水,少吃盐,改掉吃零食的习惯,尽量戒酒。少吃煎、炸、炒及腌制的食物,多选用蒸、煮、烤及凉拌食物。

  1.3.2 运动指导 进行适当的运动,因运动治疗亦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根据年龄、健康状况、性别、病情及有无并发症,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要循序渐进,开始运动不可间断,为了避免低血糖反应,运动好选择在饭后0.5~1 h较为合适,运动不宜在降糖药物作用强的时间进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不宜清晨空腹运动,尤其不宜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前运动。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和一些糖果、甜食,以防低血糖的发生,空腹食入较少时,尽量减少运动量。发生低血糖反应(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甜食。

  1.3.3 用药指导 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胰岛素治疗时,注意有无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等现象。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严禁在治疗中一次血糖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否则将会导致血糖再次升高及由于血糖不稳定对身体各脏器带来的严重影响。

  1.3.4 定期监测血糖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1.3.5 并发症的监测和防治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可造成足部感觉迟钝或丧失〔4〕,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足部检查,积极治疗、去除危险因素并进行足部护理,同时定期检查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浆总胆固醇、血压、眼底等项目。

  1.3.6 心理疏导和支持教育 由于糖尿病具有病程长、症状多、容易复发等特点,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还有患者对疾病存在满不在乎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知识教育。同时指导他们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丰富业余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

  2 结 果

  2.1 生物学指标比较 参照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2年第3版的糖尿病控制目标,以控制项目“理想”和“良好”在本研究中评为“达标”,控制项目“差”评为“不达标”,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压、体重指数控制情况等5项指标达标率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各项生物学指标达标率提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2.2 社会参数比较 采用糖尿病生活质量调查表,用7个方面的自评分数得出患者单项生活满意度和总的生活满意度:①身体机能方面(包括生活自理、参加运动、外出旅行);②社会能力方面(包括与朋友交流、社团活动、地区活动);③家庭责任方面(包括家庭责任/工作、旅行、生活方式/睡眠);④精神能力方面(包括低落情绪、心理稳定性、记忆力、理解力);⑤健康感与治疗满意度(包括健康状态、对病情的主观满意度、对治疗的满意度);⑥症状方面(包括三多一少、痛痒、疼痛、性功能障碍、低血糖症状);⑦您对目前的治疗方法满意程度。采用6分制评分:1=完全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基本不满意,4=基本满意,5=比较满意,6=很满意。7个方面总分≥28分为总体生活质量满意,<27分为总体生活质量不满意(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物学指标评价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物学指标评价比较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针对社区T2DM患者进行较长时间、近距离的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干预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干预2年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提高同时达到了比干预前生物学指标明显的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压和体重指数达标率均明显升高。

  众所周知,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其目标是实现由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5〕。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把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普遍性、特殊性和有效性相结合,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当前所处的知识、态度、行为模型中的位置,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防护技能〔6〕。在糖尿病患者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服从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7〕。近年来,糖尿病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大量的事实表明,在征服糖尿病这样的现代慢非传病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医学知识。医护人员只有将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交给患者,才能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只有使患者自觉地坚持合理的适合于个体的治疗方案,才能在减少医疗费用的基础上保证治疗获得大的成功。

  由于糖尿病隐匿性及慢性病程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成为解决糖尿病患者病程中诸多问题理想的办法,为患者提供经常、适时的健康指导对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糖尿病有了正确认识,懂得了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是长期、综合和全面的。引导患者走出了糖尿病治疗的误区,许多患者对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方面保健意识相对较差,盲目地认为只要服用降糖药和“降糖”保健品就可以控制病情。通过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多,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建立了相互信任。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驾马车: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社区不同层次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是多维的、全方位的,应以人群的需求作导向,“以人为本”,提供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对患病人群侧重心理辅导、康复知识及自我保健技能的教育,增强他们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减慢病情发展。对病人家属侧重家庭护理技能的教育,使其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帮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全科医生由于工作在社区,与居民密切接触,因此在糖尿病追踪管理方面无疑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有研究表明,社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通过社区的医患服务平台,有利于近距离、面对患者开展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糖尿病系列知识和健康信息,提高治疗效果〔8〕。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0.

  2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457.

  4 郎江明.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J〕.糖尿病新世界,2004;5:810.

  5 许榕仙,胡志坚.福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校医,1999;13(3):1746.

  6 许榕仙.福州市某高校社区居民糖尿病知信行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2):81.

  7 常仁翠,高辉,井月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组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7;22(5):35860.

  8 郭锡明,陈建荣.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