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体重指数、血脂与脂肪肝关系的探讨

体重指数、血脂与脂肪肝关系的探讨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3-21浏览次数:29251

【摘要】为探讨体重指数、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选择1293名健康体检者,经过人体学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腹部B超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8.48%,男性高于女性(P<0.005);单纯TG升高组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TC升高组(P<0.05);随BMI指数的增长脂肪肝检出率有所上升。BMI、TG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1)。高血脂、高体质指数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脂肪肝 体重指数 血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也发生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为探讨体重指数和血清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关系,本文对2007年1-7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293例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7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293例,其中男817例,女476例;年龄<30岁236例,30岁~者525例,40岁~者346例,50~60岁118例,≥60岁68例。
  1.2 研究方法

  ①人体学指标测量 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②生化指标 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③腹部B超检查。
  1.3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增高、高血压病的判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血脂异常参照1997年中华心血管学会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体重指数按2003年4月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诊断[3]。肝脏B超检查依据超声医学第 3版的标准进行诊断[4]。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脂肪肝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表1)表1 不同年龄、性别体检者脂肪肝的检查率(略)

  1293例健康体检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8.48%,男性检出率为23.01%,女性为10.71%,男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年龄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但仅50~60岁组、≥60岁组和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血脂水平脂肪肝检出情况(表2)表2 不同血脂水平脂肪肝检出情况表(略)

  TC、TG均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05),TG升高组脂肪肝检出率高于TC升高组(P<0.05),TG、TC与TC、TG均升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BMI水平脂肪肝检出情况(表3)表3 不同BMI水平脂肪肝检出情况表(略)

  表3显示随BMI的增加,脂肪肝检出率有上升趋势,三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BMI、血脂水平比较(表4)表4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BMI、血脂水平比较(略)

  BMI、TG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脂肪肝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在全世界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慢性肝病大病因。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亦呈增高趋势。本组资料显示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8.48%,略低于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5]。从年龄分析,脂肪肝以50岁以上检出率高,而男性多于女性。
  本组资料显示,虽然TC、TG均升高组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单纯TG升高组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TC升高组,说明血脂中TG升高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因素,可能与肝内TG沉积的病理改变有关。当进入肝脏的游离脂酸超过肝脏的脂化和氧化能力,或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障碍时,肝脏合成内源性TG不能以脂蛋白形式进出肝脏,造成TG合成和分泌之间的不平衡,导致肝内TG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反过来又影响脂肪代谢,加重脂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6]。
  随BMI的增长,脂肪肝检出率有所上升,说明肥胖程度越重脂肪肝发病率越高。肥胖引起脂肪肝的机制有:①长期大量摄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且超出机体的热能消耗时,这些能源物质堆积在体内且大量进入血液,TG在肝脏摄取与肝内合成大量增多,当超出肝脏运转能力时TG就沉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②与肥胖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有关。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利用减少,从而导致血糖增高,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脂肪堆积到肝细胞内,从而引起脂肪肝的发生[7]。③同时受损的肝细胞转运能力下降,造成体内脂代谢明显异常,致使脂肪肝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脂肪肝者BMI较大、血脂较高,提示肝细胞损伤会影响机体脂肪代谢,恶性循环的结果,可能会导致2型糖尿病(DM)、代谢综合征(MtS)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脂肪肝已成为当代肝病领域的新挑战,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8]。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阻止病情的发展,通过本文分析显示,定期常规体检计算体重指数、检测血脂和B超检查对脂肪肝的预测和防治是一个经济、实用、必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WHO-ISH Hypertension Guideline Committee.1999WHOISH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ion,1999,17:151-185.

  [2]血脂异常防治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9-1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93.

  [5]范建高,朱军.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83-88.

  [6]倪燕君.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7,17(3):158.

  [7]Marchesinig,Brizim,Morsell-Lbateam,et al. Associa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ith insulin resistance[J]. Am J Med,1999,107:450-455.